先唐

作品数:213被引量:19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少华程章灿王玲娟王允亮龚世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大言赋》《小言赋》看先唐诙谐文学传统
《学术研究》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刘跃进 
《古文苑》卷二所收《大言赋》《小言赋》,开创了中国先唐诙谐文学传统。先唐诙谐文学在古代文体分类上归属于“杂文”或“杂赋”,诙谐文学又可以具体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表达自己难言的隐忧,如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等;二是通...
关键词:宋玉 大言赋 小言赋 诙谐文学 
先唐赋文学与儒学的交织与互动——评《赋与经典:儒学视域下的先唐赋考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8-140,共3页宋小芹 
张家国的《赋与经典:儒学视域下的先唐赋考察》一书从“赋与经典”这一视角,系统地考察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与儒家经典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书中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赋文本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赋文学与儒家思...
关键词:儒学 先唐赋 赋与经典 
“风骨”: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
《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罗剑波 雍寒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大系编纂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8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楚辞》论评要籍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ZW098)的阶段性成果。
“风骨”是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从《风骨》篇可以逆推刘勰“擘肌分理”的剖析过程。刘勰认为,“风骨”首先是符合儒家文艺观的理论范畴,其中“风”指文章情思明晰所具有的感染力,“骨”指各类文体要求的文章语言规范。刘勰在对...
关键词:刘勰 “折衷” “风骨” 文体论 文章辨体 
先唐诗歌在明代的定型——以明编先唐诗歌总集为枢纽的考察
《文献》2024年第3期4-24,共21页魏珞宁 
明人大规模汇纂诗歌总集的活动使部分先唐诗歌的面貌得以定型,体现为文本信息确定、篇章补全、篇章纂合与全篇始见四种情况。文本信息的定型指题目、体裁与作者的确定,如张衡《定情歌》等。篇章补全的定型指某首诗歌的部分句段见载于前...
关键词:先唐诗歌 明代 定型 总集 
先唐时期枯槁概念的生命哲学内涵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管宗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管子》的生命理念与文章书写研究”(21BZW189)。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
关键词:先唐 枯槁 生命哲学 死中望生 虚寂 
先唐时间观念的形成及特色研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樊伟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知识视阈与中古小说的形态生成”(项目编号:17YJC751006);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宋辽驿路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NDC229);内蒙古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唐孙集贤诗集》辑佚校注”(项目编号:202109)研究成果。
先唐时期的时间观念,是在多种思想文化交融交织的丰富而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历史学家对时间观念的感知是与其人文关怀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意义。文学家对时间的认知则与时间流逝、感时不遇、穷...
关键词:先唐时期 时间观念 形成 特色 思想文化 
先唐诗作借对赏析
《对联》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刘可亮 
借对之名,最早见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舂云母碓,风扫石南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是也。”常见借对有借义和借音两类。借义又称转义。指句中甲义不工,借用字词...
关键词:《沧浪诗话》 严羽 孟浩然 借义 对仗 唐诗 
从先唐史书中的虚构现象看史官的理性自觉精神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杜牧白雪 
2022年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虚实叙事与小说发展:从后汉书的方术书写看叙事话语的嬗变”(项目编号:20220220022)。
中国古代的史书撰写本应以尚实为务,但史官通常会在史书中杜撰情节、增加场景刻画和描写神鬼占卜等不实之事,这些虚构内容增加了史书的文学色彩,这也成为史官个人立言的方式,彰显了史官对历史材料自主的选择和解释权力,具有超越时代而...
关键词:虚构叙事 春秋笔法 《左传》 《史记》 《后汉书》 
先唐西域音乐东渐与歌诗之演变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16-124,共9页杨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佛教文学艺术思想综合研究(多卷本)”(19ZDA254);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佛教音乐中国化语境下的唐代韵文文学研究”(21ZWD0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2022M710026)。
从音乐文化交流史的视角考察先唐西域音乐东传所带来的音乐文化的革新及其与文学演变的关系。西乐东传的过程也是其与汉地音乐广泛融合并同化为新“华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南方音乐文化优势得以凸显,奠定了以南方音乐为主导的艺术...
关键词:先唐 西域音乐东渐 歌诗演变 
“爲我通達”——先唐道教祝辭中的個人情志書寫
《古典文献研究》2022年第2期286-294,共9页袁海寶 
不同宗教的産生和發展總是與人類的種種感情相互糾纏,如恐懼、憤怒、敬仰、贊美、喜愛等,人類這些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都可以在宗教中找到。道教也不例外,它的諸多宗教行爲都是爲了幫助人們解决現實問題,釋厄解困,道教祝辭更是人們所渴望...
关键词:道教 宗教 情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