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量

作品数:280被引量:1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魏春春王金志罗希王耘张爱林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台湾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量刍议
《法音》2010年第8期8-12,共5页刚晓 
一 关于量,古印度各家各派提出了好多种,比如正理派说有四种量:现量、比量、譬喻量、圣言量;弥曼差派说有六种量:现量、比量、比喻量、义准量、圣言量、无体量……汤用彤先生在其《印度哲学史略》中,对古印度关于量的说法集中开...
关键词:印度哲学 古印度 现量 汤用彤 圣言 比喻 
关于陈那论师的正量
《法音》2009年第11期36-41,共6页刚晓 
一 量,究其本义,是尺度、度量。所以,关于量的说法有很多很多,比如在《正理经》第一卷.第一章.第二节》中就说有四量: 1.1.3量有现量、比量、譬喻量、圣言量(四种)。1.1.4现量是根与境结合产生的.与名称概念无关的、确...
关键词:陈那 现量 圣言 
唯识学的真实观被引量:1
《法音》1999年第12期18-20,共3页胡晓光 
关键词:唯识学 认识论 存在论 圆成实性 唯识无境 认识关系 二元性 现量 真如 世间法 
生活中的止观熏修
《法音》1997年第8期34-36,共3页邓俊松 
生活中的止观熏修邓俊松学佛要有成就,就离不开止观的熏修。唯有通过止观的熏修,才能达到定慧一如之境。古人学佛修习止观,大都是遁世远引,栖止于溪边林下,身离外缘,一意专修;而现代人学佛,已较难具备这种条件,特别是在家居士...
关键词:止观 生活中 现量境 无分别 《楞严经》 菩萨行 学佛 社会生活 定境 世间法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
《法音》1995年第12期24-30,共7页本光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本光禅宗自六祖慧能法师之后,逐渐兴起,耀彩于盛唐中唐之际。至晚唐五代,禅宗五家亦即禅门五宗充溢佛教寺院,掩盖了教下诸宗,可谓盛之极矣。推五家之宗源,得两大流派:六祖上首弟子南岳怀让,下之马...
关键词:曹洞宗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禅道 缘起性空 世间法 习禅 一切即一 一即一切 现量境 
如来禅祖师禅抉择谈
《法音》1994年第3期8-10,共3页肖永明 
关键词:如来禅 云岩 了生脱死 灰身灭智 见性 说禅 仰山慧寂 现量 一念不生 教外 
真实论被引量:2
《法音》1993年第7期3-15,47,共14页佛日 
佛法作为存在论上的真实,如来以后得智从平等性海流出三藏十二部。历代追寻佛陀足迹的人们,藉教验证,真实不虚。所以,佛法则不同于世智辩聪之流的分别知见。但是,世人何以执虚妄事物为真实,以至流浪生死呢?这是因为世人不悟真理,首先就...
关键词:现量 实相 第六意识 烦恼障 修证 缘起法 瑜伽师地论 三自性 上洞 出世间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被引量:1
《法音》1992年第4期17-20,共4页济群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唯识三十论》,一者《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
关键词:唯识二十论 三能变 世亲 唯识学 所缘缘 无著 极微 增上缘 大乘唯识论 现量 
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被引量:1
《法音》1986年第5期3-8,共6页法尊 幻音 
引言在西藏三大寺学经的时候,首先要学一部因明入门的书,名叫“都扎”,是类摄的意思。就是把经论中的名相,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摄为一类一类而学习的课本。这部书初从色法中的“显色”、“形色”,直到因明中的“现量”、“比量”等心明差...
关键词:因明学 现量 法称 现识 比量智 经论 增上缘 色根 真能立 释量论 
论佛法的知行观
《法音》1985年第1期2-10,共9页李安 
佛法重实践而不偏于理论。佛法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空间是无边无际。佛法否认构成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所以它不主张探讨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最根本的原素。佛法是要解决世界人生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佛说过一则《箭喻经》:有一...
关键词:知行观 常无常 实相 摩罗 转依 自性 业感缘起 缘起说 依他起性 现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