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界

作品数:66被引量:13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泉姜楠汪震王岳川崔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声胜有声——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解读电影《海东四少》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1期198-207,共10页汪帆 梁潇 
公益电影《海东四少》将目光聚焦于少数民族中的特殊人群,讲述了残障人群以残缺之身面对命运不公,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战并收获圆满人生的故事。他们作为社会边缘人物却热爱故土、守护家园,逐渐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认可。这部电影描述...
关键词:拉康 镜像 想象界 象征界 他者 
主体的欲望与迷思——对弗朗切斯科·阿马托《妈妈的礼物》齐泽克式的解读
《戏剧之家》2024年第26期154-156,共3页金启华 
意大利电影导演弗朗切斯科·阿马托的作品《妈妈的礼物》讲述了准妈妈艾莉莎在女儿安娜即将出生之际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于是,她怀着爱与对未来的幻想,为女儿精心准备了18份礼物,却在女儿出生之日遗憾离世的故事。笔者借助精神分析大师拉...
关键词:精神分析 欲望 想象界 实在界 
《小丑》亚瑟本我人格生成的拉康式解读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8期0001-0003,共3页安晓林 
《小丑》是一部讲述底层精神病人的电影,主人公的自我在主流社会的压制下走向消解,迎来全新小丑本我人格的生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这部电影,可以看到托德导演将拉康理论做了符号化处理,尤其以想象界和象征界为例,探索亚瑟成长过程中...
关键词:拉康 《小丑》 镜像理论 想象界 象征界 
数字时代沉浸美学的反讽批判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4年第1期326-337,482-483,共14页刘芳 
数字时代的“沉浸式体验”指人类依托5G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获得的审美体验。沉浸体验古已有之。但是,“沉浸式”作为一种美学类型,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或数字设备沉浸在数字虚拟空间,这种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制造沉浸体验,一种形象的...
关键词:数字时代 沉浸美学 反讽 真实界 想象界 
从拉康“三界学说”角度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自我建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13期85-88,共4页周佳佳 
本文运用雅克·拉康的三界学说(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分析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戏剧《榆树下的欲望》中男主人公伊本的自我建构。在想象界时期,伊本受母亲的影响,虽然外形高大帅气,但内心胆小软弱;进入象征界时期,伊本在父...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 想象界 象征界 实在界 自我建构 
《你以为你是谁?》中女主人公的主体构建分析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刘子君 
加拿大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以女主人公的主体建构历程为线索,讲述露丝心理萌芽、成长、稳定自我形成的过程,展示出她不同阶段和境遇的复杂心理变化及生存状态,反映出主体构建是一个不断认识自...
关键词:主体构建 想象界 符号界 实在界 《你以为你是谁?》 
对未来宣判是对当下的诊断
《中国校园文学》2023年第35期50-52,共3页艾翔 
如果墨菲斯坐在你面前,手里依然是那两个红蓝药丸,把那个问尼奥的问题重新问你一遍,你会如何选择?或者,你根本就难以接受“实在界”和“想象界”的对立分野?墨菲斯无疑是一个鲁迅一般的先知先觉者,他的红色药丸无异于鲁迅揭开铁屋子的...
关键词:科幻小说 周氏兄弟 科幻作品 铁屋子 先知先觉者 想象界 墨菲 开民智 
游戏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游戏”——象征界真实、想象界真实与实在界真实被引量:7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1期169-175,196,共8页周志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21&ZD327)。
经典现实主义诉之于认识论而呈现真实,动漫现实主义诉之于想象界而呈现真实,虚拟现实则是“身体的直接现实”。经典现实主义与动漫现实主义让读者、观众待在文艺作品之外,以“心灵之眼”完成审美活动;虚拟现实却让人们的身体与作品中的...
关键词:虚拟现实 游戏现实主义 真实 
拉康“三界”理论下类型片母亲形象的主体建构--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家庭情感类电影的视角
《电影评介》2023年第12期43-48,共6页袁星洁 袁迪 
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结合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镜像理论引申出主体理论的核心--关于主体构成的“三界”理论。拉康“三界”学说是指“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及以“...
关键词:象征界 母亲形象 精神分析学家 主体性建构 三界 镜像理论 想象界 家庭情感 
情感的救赎:精神分析视角中《妈妈!》的价值向度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23年第5期21-25,共5页周星 刘丽珺 
拉康将人的主体性发展阶段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也有学者把“实在界”译为“真实界”[1],本文采用“实在界”的表述)。影片《妈妈!》(2022)叙事的逻辑结构契合拉康“主体三界”概念中对主体人的阐释,第一层是“显层”剧情发展线...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 情感关系 价值向度 特殊社会群体 母女关系 主体性发展 想象界 象征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