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

作品数:669被引量:66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常德贵吴天浪蒋建春潘俊杰胡献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苓散主症探微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第4期90-92,共3页陈勇 王洁 杨彤 何德英 任毅 
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No.2020ZY023938】;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No.cstc2020jxjl130006】。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在临床上常作为祛湿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用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水湿内停者,常以“小便不利”为其主症。然而《伤寒杂病论》论及五苓散的条文总共出现16次,“小便...
关键词:五苓散 渴或欲饮水 小便不利 主症 
从小便不利探析仲景对津液的重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年第8期57-59,共3页郭梦姣 付林 王棣丞 邝可可 吴鸿 
小便作为人体的津液之一,其正常输布离不开脏腑气化功能的支持,在伤寒论全书中关于小便不利论述或为专著,或为鉴别,散在见于太阳病、少阴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阳病、厥阴病篇中,多与使用汗、吐、下法祛除外邪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有关,在...
关键词:仲景学说 小便不利 津液 
黄芪论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年第24期131-131,共1页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息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
关键词:养阴清热 气虚下陷 小便不利 崩带 表虚自汗 《神农本草经》 利小便 内风 
芍药名著论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年第13期164-164,共1页
芍药气平,是夏花而秉燥金之气也;味苦,是得少阴君火之味,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甚则寒热不调;坚积者,积久而坚实,...
关键词:小便不利 血滞 血痹 血闭 邪气 芍药 气滞 攻下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三阴交治疗肛肠科腰麻术后小便不利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年第9期97-99,共3页刘娴 王晓霞 赵小燕 
目的观察双侧新斯的明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腰麻术后小便不利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科腰麻术后发生小便不利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采用新斯的明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各0.5 mg,对照组30例患者单侧臀大肌部位肌肉注射新斯...
关键词:腰麻 小便不利 新斯的明 三阴交 穴位注射 癃闭 
临床注意事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第1期151-151,共1页
历史上地肤子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果实,或同时使用带花果全草,以新鲜嫩茎叶入药最佳。果实入药: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等证。全草入药:性寒,味苦。...
关键词:临床 清热解毒 小便不利 皮肤瘙痒 药用部位 祛风止痒 利尿通淋 小儿疳积 
张仲景应用山药情况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年第7期141-141,共1页祝之友 
仲景用山药共计3方,且皆为丸剂。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肉桂)、附子(炮)各一两。功能温补肾阳。治疗因肾阳不足而致之腰酸脚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少便反...
关键词:金匮要略 胞系了戾 少腹拘急 转胞 肾阳不足 慢性肾炎 肾气丸 烦热 温补肾阳 小便不利 
《金匮要略》中小便不利治疗规律探析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第24期44-45,共2页吴迪 荣宝山 白雅雯 丁鑫 钱占红 
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改课题(No:NYJPKC201505;NYYXZJ201305);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6MS0818)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关于小便不利的原文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探讨仲景辨证论治小便不利的涵义、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挖掘仲景辨治小便不利的学术特点,并通过对小便不利病因病机的深入探...
关键词:金匮要略 小便不利 治则治法 
如何识别真假桑白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第24期69-69,共1页
桑白皮又名桑根皮、白桑皮,为桑科植物桑树除去栓皮的根皮。每年冬季采挖,洗净后趁新鲜刮去黄棕色的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甘,入肺、脾两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用于...
关键词:桑科植物 实则泻其子 白桑皮 泻肺 黄棕色 木心 木槌 小便不利 桑根皮 以同 
识别真假猪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第20期6-6,共1页
猪苓又名豕零、野猪食,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可采收,北方多在夏、秋两季采收。野生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故寻找比较困难。据有经验的药农介绍,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过后地面仍显...
关键词:野生猪苓 识别 干燥菌核 多孔菌科 人工培养 麦角甾醇 利尿渗湿 小便不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