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种

作品数:82被引量:24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有良江千涛魏育明王洪刚陈国跃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SNP遗传距离和配合力的小麦杂种优势预测被引量:4
《科学通报》2022年第26期3221-3232,共12页陈向东 吴晓军 方方 宋林通 董娜 胡铁柱 茹振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5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602);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21GGJS122)资助。
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利用杂种优势不断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育种工作的长期目标.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但是,很少有关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报道.本研究...
关键词:小麦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配合力 产量构成性状 杂种优势预测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3
《种子》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陈晓杰 杨保安 范家霖 张福彦 程仲杰 王嘉欢 张建伟 
河南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Z2010-01-0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276);河南省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聚焦项目(200104003);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费(200604107)。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
关键词:小麦 杂种优势 利用途径 
四倍体小麦与六倍体小麦杂种的染色体遗传特性被引量:1
《作物学报》2021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罗江陶 郑建敏 蒲宗君 范超兰 刘登才 郝明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NYZ0012,2017JY0077,2018JY0627);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6ZYPZ-016);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2)资助。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倍体小麦(或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然而,两者杂种F...
关键词:四倍体小麦 六倍体小麦 染色体传递 
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被引量:1
《华北农学报》2017年第A01期220-225,共6页李强 李丁 乔文臣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赵明辉 赵凤梧 李会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YFD0100502;2016YFD0101602);国际合作项目CGIAR“国际挑战计划”(GCP SP3 G4007.06);农业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3-2-3)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
关键词:冬春麦杂交 杂种优势 矮秆基因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多年生小麦杂种F5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5
《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第3期65-72,共8页靳嵩 周璇 李政宏 李集临 张延明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1020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198)
对利用八倍体小偃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多年生小麦杂种F5代中选育的15份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均含有E组和St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其中,8份中间型(小偃麦类型)材料具有双亲性状,根系发达...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 多年生小麦 形态特征 分子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衍生后代HBOT 09035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被引量:2
《种子》2012年第7期21-24,共4页孙蕾 胡铁峰 何莉炜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1765);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012 KF03);"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编号:2011 BAD16 B0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 2010001535)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后人工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种的衍生后代HBOT09035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
关键词:小麦 八倍体小偃麦 杂种后代 白粉病 形态学鉴定 细胞学鉴定 
小麦杂种F_3代茎秆机械强度的选择效应分析被引量:3
《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24-26,52,共4页孙允超 尹会会 王光禄 王怀恩 冯盛烨 闫树平 
以山农3068/济麦4072、山农3068/济麦20两个组合的F3、F4群体为试材,研究了高、中、低三类茎秆机械强度类群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F3代高机械强度类群的直接选择在F4代获得了较高的相对遗传进度;不同类群的茎秆机械强度的选择对其他抗...
关键词:小麦 抗倒性 机械强度 遗传进度 相对遗传进度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6期15896-15899,15921,共5页明东风 王秀芹 付琪 赵庆玮 赵逢涛 王玉海 
枣庄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
[目的]研究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特点。[方法]利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烟农15、SDAU18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两亲本(烟农15和SDAU18)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基本正...
关键词:山羊草 小麦 杂种 双二倍体 鉴定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0期127-127,共1页姜耀辉 孙本友 
小麦的杂种优势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比较常见的途径包括三系法、化学杀雄法、两系法、核系统及两系法与化学杀雄法相结合生产杂种小麦。本文通过这几种途径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有望...
关键词:小麦 杂种优势 方法 
“蓝矮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五途径被引量:2
《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31-33,共3页耿爱民 武利峰 刘渤 吴艳芳 李志刚 韩文亮 崔宝明 尤晓胜 
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GG30008022);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超级麦课题
"蓝矮败"是蓝粒、矮秆、花药败育三性状相互标记的特殊小麦种质,其植株矮壮,花药败育,授粉正常结实,同一麦穗结不同颜色籽粒,通过色选机可将蓝粒的"蓝矮败"与白粒的小麦F1杂交种分离。利用"蓝矮败"生产小麦杂交种易于掌控亲本,便于品种...
关键词:“蓝矮败”小麦 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小麦杂交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