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作品数:137被引量:9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秋娥刘玲娜俞兆鹏张丽卞东波更多>>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南昌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谢枋得《批点檀弓》辨伪及价值探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8-132,共15页陈思婷 
浙江省重大项目“中华礼藏”子项目“丧礼专题研究”(105100+194442403/001/024)。
南宋谢枋得所撰《批点檀弓》,现存版本可依内容分为杨慎附注本、闵齐伋刻本及江澍畇辑校本。杨慎《檀弓丛训》后所附之谢氏《批点》,至少一半出自明人之手;而与《丛训》所附批点内容大相径庭的江澍畇辑校本,完全为明人缀集伪托。究其原...
关键词:《批点檀弓》 谢枋得 辨伪 价值 
以知识产权角度看“牧童遥指查花村”--从古诗词到撬动生产力的有力杠杆
《上海集体经济》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黄文忠 章晟 
一、一首蕴含商机的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就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史上有关“清明”的诗和画,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要数《清明》诗和《清明上河图》。一千一百多年...
关键词: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 七言绝句 谢枋得 《清明上河图》 古诗词 
谢枋得:忠孝两全又保持晚节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4年第6期40-40,共1页毕宝魁 
历史上有很多人坚守晚节,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也有些人晚节不保、身败名裂。前者值得学习,后者令人警醒。本栏特邀辽宁大学毕宝魁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古人晚节的成败得失。
关键词:晚节不保 谢枋得 辽宁大学 成败得失 忠孝两全 学习 
逐梦者
《围棋天地》2024年第7期17-17,共1页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廖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这首《武夷山中》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在访三教名山武夷山时所作,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本届春兰杯16强赛在武夷山的瞩目一局。
关键词:谢枋得 青峰 山雨 
谢枋得《文章轨范》对当今写作教学的启示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59-62,共4页耿红卫 高朝冉 
谢枋得的《文章轨范》共选录汉晋唐宋之文六十九篇,用评点的方法对文章进行随文评论,评点发掘古文之窍奥,蕴含着丰富的文章学理论。《文章轨范》主要引导习作者从内修德行、外增学识,以意为主、意高辞盛,由法入神、以法运才,初要胆大、...
关键词:谢枋得 《文章轨范》 文章学 写作教学 启示 
忠贞的南宋名将,不食元朝水米
《民间传奇故事》2022年第35期28-29,共2页泽荷 
谢枋得,南宋词人,抗元名将。元世祖忽必烈想让谢枋得当官,他拒绝,在寺庙里连续五天不吃一粒米、不饮一滴水,绝食而死,时年六十四岁,着实令人敬佩。1谢枋得,江西弋阳人,南宋词人,与文天祥是“同年”进士。公元1256年,谢枋得在殿试中痛斥...
关键词:南宋词人 谢枋得 元世祖忽必烈 文天祥 一粒米 忠贞 
续命“元粟”,为何不能“食”?——以《听见江西:文化名人》中的文天祥与谢枋得为例谈“舍生取义”
《极目》2022年第4期13-17,共5页李建华 
文天祥和谢枋得均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江西名人,年龄相仿。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经典故事均突出两个字——忠义。他们舍生取义,保家护国,是南宋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抹余晖。然而,他们在杀身成仁之时,当时可以用来续命的“元粟”为何不能“食”?...
关键词:文天祥 谢枋得 《听见江西:文化名人》 “元粟” 舍生取义 理想信念 
浅论司空图与谢枋得诗文中“隐”与“仕”的不同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0期155-157,共3页牛丽娟 
司空图和谢枋得二人对于“隐”与“仕”的态度具有典型性,但二人在某些方面又有一些不同。参照其诗文,并依据二人的生平经历,得出司空图的“隐”是表达一种不满和不合作的态度,而其以死殉国的原因是由于理想的破灭。谢枋得则将“隐”作...
关键词:退隐 入仕  
谢枋得解经特色刍议--以《诗传注疏》和《檀弓批点》为中心
《菏泽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14-116,129,共4页胡泉雨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项目(JD16165)。
谢枋得是宋末元初的民族英雄,也是程朱理学思想的继承者。从其所流传下来的经学著作看,谢枋得的解经方法主要体现在“以理解经”“以经解经”及“以文解经”,重视对经文名物的注释和引述名家对经典经文的解语。
关键词:经典解释 谢枋得 诗集传 檀弓 
《明抄茶水诗文》与《觅茶》的作者考释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21年第5期192-194,共3页乔惠全 
《明抄茶水诗文》误将《觅茶》署名朱熹,其因难以断定。后世《中国历代茶书集成》《中国历代茶书汇编》等未做考证,采信朱熹说。据《谢叠山文集》《全宋诗》等,《觅茶》作者实为谢枋得,而非朱熹。
关键词:《觅茶》 《明抄茶水诗文》 朱熹 谢枋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