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证

作品数:81被引量:1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郭选贤肖相如李宇铭张光荣王付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中央补助地方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柴胡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寒温病之半表半里证探析被引量:1
《四川中医》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温玉 陈思茵 马晓峰 
2012年天津市教委立项课题--中医临床三部经典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编号:C04-1005K)
本文主要对《伤寒学》与《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进行了梳理比较研究,分析了其中4种半表半里证的证治特点,完善了半表半里证的辨证论治内容,为临床的鉴别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半表半里证 柴胡证 少阳病 邪留三焦证 膜原证 
从《伤寒论》辨析“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和“小柴胡汤证”被引量: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第9期715-717,共3页陈嘉斌 裘生梁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No.2011R410001)
"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小柴胡汤证"分别在八纲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及以方测证思想下产生,为中医特有术语,此三者间学术争论颇多[1-2]。目前,中医理论教学中多认为伤寒六经病中之"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多表现为口苦,咽...
关键词:伤寒论 半表半里证 少阳病证 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颗粒的儿科临床应用被引量:5
《辽宁医学杂志》2012年第3期141-143,共3页赵瑜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7味药组成,在《伤寒论》中表述功用为: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关键词:小柴胡颗粒 临床应用 《伤寒论》 儿科 小柴胡汤 胸胁苦满 半表半里证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年第23期189-189,共1页庞政 朱晓娟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半夏、干草、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
关键词:小柴胡汤 临床应用 《伤寒论》 胸胁苦满 半表半里证 小便不利 少阳证 腹中痛 
论柴胡证与少阳证 半表半里证之鉴别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16-18,共3页徐联 
柴胡证与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名异质亦不同。少阳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纲;柴胡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四大主证为凭;而半表半里只不过是前人对少阳区域划分的一种形式,故三者不能概而言之、一方统之。柴胡证...
关键词:柴胡证 少阳证 半表半里证 辨识 
少阳病用小柴胡汤浅谈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1期716-716,共1页李义勤 
关键词:少阳病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证 太阳为开 少阳为枢 阳明经 太阳经 少阳经脉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被引量:2
《浙江中医杂志》2005年第6期251-251,共1页刘合辰 
关键词:小柴胡汤 临床新用 慢性支气管炎 半表半里证 《伤寒论》 和解少阳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并发感染 张仲景 炙甘草 少阳证 
小柴胡汤加减临床应用举隅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第11期95-95,共1页王申锋 钱明珠 何志生 
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炙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功能是和解少证,主治伤寒之邪从太阳传少阳化热而引起的半表半里之证.适当进行药物加减应用此方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兽医 小柴胡汤 风热表证 风寒表证 半表半里证 表虚里实证 表里俱实证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中华当代医学》2005年第3期94-94,共1页李吉灵 王玉芳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
关键词:小柴胡汤 临床应用 《伤寒论》 胸胁苦满 半表半里证 小便不利 小柴湖汤 少阳证 腹中痛 心下悸 中风 寒热 饮食 
漫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4年第2期38-38,共1页哈小博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 少阳经 内伤杂病 外感热病 神志症状 小便不利 蒿芩清胆汤 少阳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