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认同

作品数:48被引量:10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汪高鑫向燕南李玉君刘开军卜宪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船山学刊》《中国青年》《科学社会主义》《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65-67,共3页宣扬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趋于认同的重要阶段。十六国宗室阶层牢牢掌控军国大权,引领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趋向,是十六国诸政权的政治核心。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修养,直接关乎各个皇朝的政治文化建设和...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历史文化认同 少数民族群体 政治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治乱兴衰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历史进程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何以深入
《河北学刊》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宣扬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中国史学撰写多民族历史的传统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1VMZ013)。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
关键词:十六国 宗室教育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文化认同视域下的中古正统观念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期37-39,共3页汪高鑫 
中古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意识的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汉民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形成,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得到了加强,在此基础上正式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正统观念。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少数...
关键词:正统观念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主体民族 魏晋南北朝 少数民族政权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大一统 
文化造就中华民族深厚凝聚力
《中国青年》2024年第13期36-37,共2页贾文杰 
每逢国家、民族遭遇危急存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总能坚守大义,拧成一股绳,越是危险的时候,中华儿女越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扬的红...
关键词:社会合力 历史文化认同 危急存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凝聚力 潜移默化 人的生活方式 不同群体 
历史文化认同视域下的中古正统观念
《史学史研究》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汪高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上)”(项目编号:22JJD770011)阶段性成果。
中古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意识的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正统观念的形成,表现为高度重视治统认同的历史建构与思想阐发,大力构建华夷各民族同源共祖谱系以深化炎黄始祖认同意识,强化以礼义文化而非种族血...
关键词:中古时期 历史文化认同 正统观念 
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下的“汉书学”
《昌吉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7,共7页范宇焜 曹钦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汉书学’研究”(21CZS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汉书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在历朝发展中都发挥过相应的作用,而在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体所建立的皇朝中,“汉书学”也在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中发挥过独特作用,这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
关键词:“汉书学” 历史认同 文化认同 
以历史文化认同教育强化班级凝聚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4年第4期0182-0185,共4页李云霞 
历史文化认同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加强班级建设、培育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历史文化认同教育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学班级历史文化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教育内容脱离...
关键词:历史文化认同 班级凝聚力 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 
藏族传统绘画“青绿山水”艺术技法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
《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第3期92-99,共8页邓利剑 蒋曦 
“青绿山水”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绘画内容之一,它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绘画艺术尤其是藏族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概述了藏族传统绘画中“青绿山水”技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通过...
关键词:上藏传绘画 青绿山水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 
“正统之辨”视域下的《魏书》“民族传”叙事与历史文化认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王宵宵 胡祥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正史《五行志》怪异书写研究”(20YJA770004);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大同地区碑铭所见民族融合历史研究”(21@ZH030)。
南北朝时期对"正统"地位的争夺激烈且复杂,影响了《魏书》"民族传"的创作。《魏书》"民族传"旨在为北朝"争正统",巩固其统治。因此,魏收在《魏书》"民族传"标目、内容、史论方面采取了特殊的叙事方式,通过贬低对立政权和其它民族政权来...
关键词:正统之辨 《魏书》 民族传 历史文化认同 
网络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认同:危机与重构
《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18期23-24,共2页朱莉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包容性重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jd34。
现代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历史文化认同构建存在3种危机:信任的危机、个体认同的危机、群体认同的危机。这3种危机分别源于个体对抽象系统的认知偏差、个体现实与历史文化内容的暂时表象差异、群体中亲密与孤独的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 历史文化 认同 危机 重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