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飞跃

作品数:1159被引量:60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石仲泉公丕祥张作云荣开明汪青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长白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也谈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历史性飞跃──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远意义
《长白学刊》1996年第3期63-66,70,共5页徐庆祚 郑锐 
也谈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历史性飞跃──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远意义徐庆祚,郑锐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有高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要坚...
关键词:社会主义运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性飞跃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共产党人 时代主题 
论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
《长白学刊》1995年第3期51-53,共3页蒋炜 
论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蒋炜一、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每一重大历史性飞跃,无不是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为先导和保证的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两者是在实践上的辩证统一。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需求和体现。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
关键词:解放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解放 新民主主义 历史性飞跃 
论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方法论被引量:2
《长白学刊》1994年第3期74-76,共3页邱信利 
论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方法论邱信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造。这一革命理论明确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
关键词:思想方法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实践 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性飞跃 世界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斗争 反对教条主义 阶级分析 
略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条件
《长白学刊》1993年第6期25-28,共4页君实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总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质,就是主观正确反映客观,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在于它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关键词:历史性飞跃 实践观念 革命建设 理论与实践 “左”的错误 和平与发展 中国革命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 现代化实践 现代化建设 
本刊1993年总目录
《长白学刊》1993年第6期91-96,共6页
关键词:特色理论 历史性飞跃 思想政治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党校建设 全国党校系统 论纲 党校教育 党建理论 
论两次历史性飞跃
《长白学刊》1993年第5期75-79,共5页邱信利 
党的十四大再次肯定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论断,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历史性飞跃 革命道路 历史飞跃 现代化建设 苏联模式 《论十大关系》 历史进程 发展社会 经验教训 历史课题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论析——兼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被引量:2
《长白学刊》1992年第1期34-40,共7页郑德荣 
一、新民主主义完满地解决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理论 革命道路 历史性飞跃 中国革命实践 中国特色 无产阶级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性质 民族殖民地问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长白学刊》1989年第3期10-14,共5页杨厚礼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一进程中,已有两次巨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党的十一届三...
关键词: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 革命道路 世界形势 社会主义生产力 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 总体布局 社会发展规律 
论协调方法——解决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探索
《长白学刊》1989年第1期20-22,共3页兰景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对抗性矛盾逐步趋于消失,非对抗性矛盾仍将大量存在.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大量的非对抗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
关键词:理论课题 和谐发展 系统的协调 方法论原则 对立因素 实践课题 正确与错误 历史性飞跃 人类社会 人大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