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作品数:14512被引量:11634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广智雷戈王学典陈启能于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故纸堆里有历史的体温
《中国青年》2025年第7期50-51,共2页汪保烁 
清晨六点,我习惯性地摊开泛黄的古籍,用指尖摩挲着竖排繁体字的凹凸纹路,这样的画面构成了我生活的主调。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我惯于在清代田赋册中辨认褪色的字迹,在契约间捕捉历史的呼吸。学术研究并非空中楼阁,青年学者既要...
关键词:契约 历史学 清代田赋册 研究生 古籍 
把《甲申三百年祭》永远读下去
《共产党员(河北)》2025年第5期49-49,共1页曹海霞 
1944年3月19日,恰逢明朝灭亡三百年之际,历史学家郭沫若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一经推出,就引发当时国共双方截然不同的反响。国民党方面认为文章“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
关键词:《甲申三百年祭》 《新华日报》 明朝灭亡 延安整风运动 郭沫若 骄傲 历史学家 共产党人 
大师吕思勉的三道题
《文史博览》2025年第3期24-25,共2页游宇明 
吕思勉(1884-1957),著名历史学家,曾是中国最早一批历史学一级教授,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唐五代史》等作品,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关键词:吕思勉 先秦史 陈寅恪 唐五代 历史学 
从历史到未来:重写城市“中间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张屏瑾 
一、问题的提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晚年研究中,发现了城市的重要性,他预言会出现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世界城市的联盟,地球上的居民将随着世界城市的到来,进入一个单一社会的时代:“未来的世界城市将会使目前所有主权国家形成一个全...
关键词:英国历史学家 主权国家 中间阶层 汤因比 全球范围 问题的提出 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条件 
巧用绝句,助友读书
《快乐语文》2024年第32期33-33,共1页李晓梦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在四岁半时就进入学堂读书。学堂的老师很注重古典文学的教育,于是,小小年纪的郭沫若便在老师的教导下开始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等古典文学作品。在读书期间。
关键词:古典文学作品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郭沫若 绝句 学堂 读书 历史学家 
从历史走向未来
《刊授党校》2024年第10期74-74,共1页田鹏颖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在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日,我有幸成为这一对话的现场见证者,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动。站在历史的坐...
关键词:百年华诞 英国历史学家 天际线 永无止境 见证者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华章》2024年第10期0071-0073,共3页王欣 
本研究着眼于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这一课题,从新文科视域的内涵及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入手,阐明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本文还剖析了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文科 高校教育 历史学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 
藤野先生与历史小说
《小说评论》2024年第5期138-140,共3页马伯庸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经讲过一次小争论:藤野先生批评鲁迅的解剖学笔记,说你把血管位置挪了一点,虽然比较好看,然而真实情况不是这样,实物如此,我们不能改换它。鲁迅口头答应,心里却有点不服气:“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情...
关键词:小说作家 历史小说 藤野先生 日常对话 《藤野先生》 真实与虚构 真实性 历史学家 
“永恒轮回”与历史认知——尼采时间美学的观念生成及其人文意义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姚思宇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
关键词:“永恒轮回” 历史学批判 尼采 时间美学 布克哈特 
形式的历史批判:托尼·本尼特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余燕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美学社会学转向问题研究”(23&ZD233)。
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托尼·本尼特穿梭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其理论超越了批评审美化的抽象误区。在发掘巴赫金诗学遗产和吸纳新历史主义等理论资源之后,他将文学文本纳入历史唯物化的过程当中并创构了实践性的体裁社会学。本...
关键词:托尼·本尼特 文本形而上学 文化治理 文学历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