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色

作品数:171被引量:75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加纳梁颖谌利王瑞唐章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麦类作物粒色形成机制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9期1-6,共6页王燕 姚晓华 安立昆 姚有华 白羿雄 吴昆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427);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5);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D1001403)。
有色麦类作物的形成是由于籽粒的种皮或糊粉层中积累了花青素,从而导致其籽粒呈现出多种颜色。有色麦类作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微量元素等,兼具抗氧化、延缓衰老、调理肠胃等多方面保健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
关键词:麦类作物 籽粒颜色 花青素 基因定位 
不同粒色玉米糊粉层含量研究与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21期170-174,共5页冯汉宇 孙艳梅 洪燕 陈刚 韩立新 何京京 任君安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171100001117123)
为了了解不同粒色玉米糊粉层含量与成分,对14个株系不同色籽粒糊粉层进行剥离、称重,取一些株系籽粒糊粉层进行纸层析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色糊粉层重差异显著,重量10~20 mg,均值为14 mg,整粒籽粒糊粉层含量处于3.2%~8.2%,均值为5.7%...
关键词:粒色 成分 糊粉层含量 染色 
小豆粒色性状遗传的分析被引量:3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8期5744-5746,共3页李明 姚丽珊 万平 赵波 杨凯 李奕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238)
[目的]研究小豆粒色遗传规律,能有效地通过育种途径来提高小豆商品品质。[方法]选用红色、黑色和红底黑斑籽粒颜色的小豆种质资源,组配了2个杂交组合,分析其F2和F3群体粒色性状遗传。[结果]AG118×GM285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黑粒∶...
关键词:小豆 粒色 遗传分析 
蓝·紫粒小麦新品种(系)籽粒色素研究初报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9期3713-3714,共2页裴自友 温辉芹 任永康 王晋 
[目的]为蓝、紫粒小麦资源用于提取植物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粒小麦晋太170为对照,研究7个蓝、紫粒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色素的形成情况及遮光对其的影响,测定籽粒中花青苷、黑色素的含量,并用岛津12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
关键词:小麦 籽粒色素 花青苷 黑色素 
小豆粒色·生长习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8期1565-1567,共3页邓仰勇 汪胜军 王琦 杨珍 
分析了小豆粒色、生长习性和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育种选择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豆 粒色 习性 性状 
白菜型油菜黄黑籽间种籽萌发差异
《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第4期323-324,共2页曹淑华 李强生 李平 
在正常条件下,黄籽萌发速度比黑籽快,发芽率也高于黑籽,但差异较小。在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黑籽发芽率高于黄籽;随着处理强度的加大,黄籽发芽率下降迅速,黑籽发芽率下降较慢,两者差异增加到一定值后,随着处理强度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 粒色 发芽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