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变调

作品数:51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俊义张吉生刘俐李曾春蓉马秋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陇东学院学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西乡宁方言的连续变调和轻声
《汉字文化》2024年第8期19-21,共3页林弘洋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英语与法语关系代词和连词的对比研究”(编号:20JK0193)阶段性成果
本文描写乡宁方言的变调和轻声,并据此考察单字调类合流的方向和词调合流的方向。
关键词:解州小片 山西乡宁 非叠字两字组 连续变调 轻声 
丰顺县三汤片客家话的变调断连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吴国向 
广东省丰顺县三汤片客家话的音韵系统包括26个声母、62个韵母和2个半声半韵的字母。该方言在6种静态声调的基础上触发变调机制,包含去声变调、上声变调和平声变调三种模式。其中,去声变调和平声变调在作用于入声时促成2种额外的动态声调...
关键词:三汤片 客家话 连续变调 变调中断 变调挂起 功能语法 
河南武陟方言两字调实验研究被引量:1
《中国语音学报》2022年第2期118-130,共13页朱玉柱 李爱军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语调类型学研究”的经费支持
本文基于武陟方言11位发音人的9207条两字调语料,在语音变调范围内讨论了两字调的连读变调和协同发音作用。本文对连读变调和声调协同发音概念做了梳理,总结了两条参考性标准:标准一是音高数据显示调型出现明显变化,可直接认定为连读变...
关键词:武陟方言 两字调 连续变调 协同发音 声学分析 
恩施州建始县陇里话两字组连读变调分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58-63,共6页罗姝芳 
陇里话两字连读变调规律反应了恩施州北四县地区较普遍存在的前重后次轻韵律模式,该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一切音变中发挥作用的经济原则,而这之中始终不参与变调的“阳平+去声”搭配关系则只为陇里方言所独有,其不变调原因有待继续探讨。
关键词:陇里话 两字组 连续变调 
乐清方言的特殊变调研究
《品位·经典》2021年第18期71-72,共2页朱夏蔚 
本文考察了乐清方言的特殊变调情况,具体分析了近指变调、小称变调、连续变调和轻声四种特殊变调的类型。研究乐清方言的特殊变调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乐清方言的声调情况,对于日趋弱化的方言传承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使语言文化更...
关键词:乐清方言 近指变调 小称变调 连续变调 轻声 
阆中话声调实验语音学分析
《龙岩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77-84,共8页曾晓舸 任玉洁 
语保工程“四川汉语方言调查·南充”(YB1812A03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湘方言词汇研究”(XBYJC201110)。
基于田野调查收录的阆中本地中年男性和女性的单字调语音材料,运用PRAAT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阆中话声调的调型与调值后,将其与阆中话声调的传统研究结果对比,得到了阆中话声调的特点,即阆中话共有4个声调,阴平调为高升调,升幅度较小;...
关键词:阆中话 单字调 连续变调 声学实验 
广府片粤语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年第19期287-289,共3页袁凌敏 
广府片粤语变调的变调有连续变调和非连续变调之分。连续变调虽在粤语变调中不占主流,但其仍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生成音系学以及优选论两个角度出发,系统分析粤语二字组连续变调的规则变化以及生成机制。
关键词:广府片粤语 连续变调 生成音系学 优选论 
云南蒙自方言的连续变调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年第15期210-212,共3页苗蕊 
连续变调是汉语语音音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现象在很多方言中大量存在。云南蒙自方言中的连续变调形式单一,但极具特点,以后字变为阴平为主。本文通过大量例子,详细分析了蒙自方言中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以及重叠词的连续变调情况...
关键词:连续变调 蒙自方言 声韵调 
河南邓州方言的两字组连续变调
《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35-37,共3页葛果 
本文记录了河南邓州方言的声韵调,调查了邓州方言的两字组连续变调情况及变调规律。
关键词:邓州方言 两字组 连续变调 
吴语中的古汉语遗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9年第6期339-340,共2页陈颖 
吴语是汉语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支。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比较多的古音因素、词汇,比如吴语的多音调和其强迫式地在句子中连续变调的发音方法也是其与官话及其他众多汉语方言区别的一大特征。但随着全国规范普通话的推广和文化交...
关键词:吴语 古汉语 多声调 连续变调 声韵母 词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