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

作品数:449被引量:2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万发刘伟张白露刘伟李科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林泉高致》的生态审美智慧探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王颖 
郭熙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一座高峰,画家与山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作为画论发展的一座高峰,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价值。画者自觉与“泉石为乐、飞鸣常亲”,将自然审美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可游...
关键词:生态审美智慧 郭熙 《林泉高致》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诗画关系研究——以《林泉高致》为例
《东方收藏》2024年第11期59-61,共3页王爽 
中国的诗与画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两颗闪亮璀璨的明珠,它们虽然本质上各具光辉,但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从相互各异逐步走向相互贯通直至相互融合,共同构筑起中国文化艺术独特审美意境中的诗情画意。文章以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
关键词:诗画关系 《林泉高致》 文艺思想 
树石共清音——水旱盆景创作杂谈
《花木盆景(下半月)》2024年第10期46-47,共2页柯汉杰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性喜自然山水,他们逃离尘嚣,寻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或诗或画,形诸笔墨,借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漓江之秀抒发情感,松韵泉声、霞光云影皆风致宛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山水文化。水旱盆景将山水与树木巧妙结合,营造出一...
关键词:水旱盆景 水养 土培 山水文化 林泉高致 文人雅士 自然景观 自然山水 
“三远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9期48-50,共3页刘丰源 
“三远法”由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不仅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构图智慧的深刻省思,还是对其边界的创造性拓宽。此法犹如一扇窗,引领观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步入一个浩瀚无垠、诗意盎然的审美宇宙,尽显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深邃与高远...
关键词:“三远法” 构图 山水画 艺术创作 《林泉高致》 
“藏”“显”之间
《十几岁》2024年第27期80-80,共1页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这样说道。的确,绘画意境如此,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正所谓,完即是缺,满则是溢:退就是进,少便是得。本期,我们探讨“藏”与“...
关键词:《林泉高致》 郭熙 为人处世 绘画意境 
郭熙《林泉高致》之山水美学思想探析被引量:2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16期10-12,共3页陆丹妮 
该文探讨了《林泉高致》中关于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林泉高致》不仅仅解答了为何要画山水画的问题,更深入地讨论了如何绘制山水画,体现了山水画的深层功能与理学思想的融合。《林泉高致》指出山水画体现了理学中的道德与天理...
关键词:林泉高致 郭熙 美学思想 
孙君良先生的画品
《书画艺术》2024年第4期30-33,F0003,共5页杨延文 
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派文人虽然身处城市之中,但在心灵深处仍然渴望追求自然,因此也就在审美趣味和技法运用上秉承了元代文人的林泉高致。这体现在苏州地区现存的不少历史名园上:沧浪亭、网师园……园林中的假山垒石、池水小潭作为...
关键词:林泉高致 历史名园 沧浪亭 网师园 文徵明 苏州地区 元代文人 技法运用 
园林山水
《书画艺术》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孙君良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谓:“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山水和园林为历代士人所喜爱。虽说历来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大类型,但在名胜古迹、山水佳处也少不...
关键词: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林泉高致》 园林山水 名胜古迹 楼阁 
从老庄美学探析山水画的审美超越性——以郭熙《林泉高致》为例
《艺术广角》2024年第3期102-106,共5页王秋菊 万佳一 
老庄思想对山水画的塑造尤为重要,对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山水画发展至宋代已达全盛,尤其表现为理论的高度成熟。郭熙的《林泉高致》就是一部专门探讨山水画的理论著作,提出了“可游、可居”“三远”“身即山川而取之”等画...
关键词:《林泉高致》 山水画 郭熙 老庄美学 审美超越性 
林泉高致
《美术大观》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胡爱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