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苏学生

作品数:67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尚文李鹏李涛康凌范文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行政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辈子做好事的慈善家——记为强国奉献的新中国留苏学子
《海内与海外》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吕白玉(文/图) 
留学是人类文明传播和交流的方式,留学生是人类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传播中创新的推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留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留苏“热潮”,新中国的第一批留苏学生,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美好向往,抱着强国富民、...
关键词:留苏学生 留学生 人类文明 振兴中华 强国富民 留学事业 慈善家 推动者 
上海外国语学社与我党最早的留苏学生
《工会信息》2023年第14期18-22,共5页江天 
上海外国语学社,是我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一所外语学校,也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我党创办了上海外国语学社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的帮助下,我党第一个早期组织一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上海...
关键词:维经斯基 社会主义青年团 上海法租界 上海外国语学社 留苏学生 共产国际远东局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藏留苏学生俄文笔记选介
《文物天地》2022年第8期104-107,共4页高士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刚刚起步,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希望通过留学之路,来缓解工业化建设中人才不足的状况。从1951...
关键词:先进科学技术 科技人才 留苏学生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报国之志 青年学子 留学生 旅俄华侨纪念馆 
苏联美学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涂途先生访谈录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4期112-127,共16页李圣传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学案研究”(编号:20FZWB018)的阶段性成果。
涂途(1934—),本名涂武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研究员。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涂先生作为新中国选派的留苏学生,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就读,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
关键词:莫斯科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学概论》 哲学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涂途 高等学校 留苏学生 
留苏学生与中共六大
《北京党史》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李守义 
中共六大召开时,45名留苏学生受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和中共中央指派,参加了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大部分人成为大会的指定及旁听代表,有大会的编号,也有发言权。他们被安排在大会秘书处下设的文书科、记录科、翻译科和庶务科,负责...
关键词:留苏学生 中共六大 莫斯科 会务 
新时代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
《语文月刊》2022年第4期17-21,共5页闫会才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我们就是学校的未来、希望,任重道远。这样,就涉及一个问题:新时...
关键词:青年教师 留苏学生 朝气蓬勃 毛泽东 任重道远 青年人 学校 时代 
中共旅莫支部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与干部教育(1921—1926)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22年第2期66-79,共14页孙会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共早期留苏学生群体研究”(18CZS047)。
中共旅莫支部依托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其成员绝大多数出身"中国式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缺乏革命实践条件的背景下,支部将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干部训练的着力点,要求成员集体化、纪律化,积极参与批评运动,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旅莫支部 小资产阶级思想 留苏学生 干部教育 
新中国法制中的苏联因素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5期183-189,共7页梁琳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委托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中俄人文交流的战略路径与组织创新研究”(19YDYL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外交决策模型与应用研究”(19YJCZH097)。
苏联法制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面废除“伪法统”,法制领域亟须建设。在外交“一边倒”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学习苏联法制,一方面“请进来”,即邀请大批苏联法学专家来华;另一方面...
关键词:法制 苏联 五四宪法 来华专家 留苏学生 
丹心一寸图报国--新中国留苏学子掠影
《档案春秋》2021年第9期4-11,共8页李鹏 
1948年8月,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选派21名青年去苏联学习科学技术。当时选派的标准十分严格,东北局要求这些人必须是烈士和干部子弟。这批年轻人的身份和之前留苏学生的身份不完全一样,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成归来、建设祖国。
关键词:东北局 留苏学生 科学技术 选派 身份 
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托派研究(1926-1930)被引量:2
《苏区研究》2021年第4期61-79,共19页孙会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共早期留苏学生群体研究”(18CZS047);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
留苏学生托派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的小环境,以及苏联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大环境影响。留苏托派以中大为依托,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策略性地发展了众多成员,成为学校当权派最持久的反对派。为在中大校内推翻支部局,他们...
关键词:托派 莫斯科中山大学 中共 留苏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