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

作品数:247被引量:3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鹤臻王志松杨迎平郭亮亮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被都市情调涵化的乡村与革命——重评刘呐鸥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218-229,共13页谷晓曦 
1927年11月10日,刘呐鸥在寄给戴望舒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电车太噪闹了,本来苍青色的天空,被工厂的炭烟布得黑濛濛了,云雀的声音也听不见了。缪塞们,拿着断弦的琴,不知道飞到那儿去了。那么现代生活里没有美吗?那里...
关键词:刘呐鸥 戴望舒 一封信 缪塞 都市生活 
施蛰存与川端康成小说比较谈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2期195-205,共11页杨迎平 
施蛰存认识了刘呐鸥后才开始接触日本新感觉派,并受其影响。施蛰存说:"刘呐鸥带来了许多日本出版的文艺新书,有当时日本文坛新倾向的作品,如横光利一,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的小说。"①在这些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家中,施蛰存对川端康成情...
关键词:施蛰存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刘呐鸥 横光利一 穆时英 谷崎润一郎 伊豆的舞女 《雪国》 片冈铁兵 
殖民地文化视域中“满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2期283-297,共15页逄增玉 
一1896年电影传人中国后,历经晚清、辛亥革命的起伏,到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电影已然蔚成气候,半殖民地的大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不久,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和东北的沦陷,在整合满铁映画班、伪满电影国策会等机构基础...
关键词:满映 电影史 文化视域 李香兰 甘粕正彦 电影研究 生产基地 四方田犬彦 电影事业 刘呐鸥 
文学研究:从“惑”开始——以我自己的研究经历为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李今 
每个人做学问的动因和方法都不会相同的,就我自己而言,似乎从没有因有所"悟"而作文,倒常常是为了"惑"。所谓"惑"实际也是"感"之一种,否则它们不会连字形都造得相似,"感"几乎就是"惑"字左边加了一撇。人们常言"跟着感觉走",我对研究的体...
关键词:我自己 海派小说 刘呐鸥 现代市民 精神氛围 叶灵凤 张资平 都市文化 苏青 《风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