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平

作品数:101被引量:12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老舍《茶馆》小说戏剧观戏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东南学术》《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功利性与艺术性——论茅盾《子夜》与穆时英《中国行进》的都市抒写
《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183-191,共9页杨迎平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与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中国行进》都是以一九三〇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写了民族资本家与国际资本主义的斗争和农村的破产与农民暴动,同时也写了当时的南北大战。但由于两人视角的不同与观念的差别,呈现出来的景观是...
关键词:茅盾 《子夜》 穆时英 《中国行进》 比较谈 
《呼兰河传》:融汇各种文体艺术的奇文被引量:5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杨迎平 
萧红的《呼兰河传》不像小说,它吸收诗、戏剧、散文的一些长处,甚至还具有电影化特征,可谓融汇各种文体艺术。《呼兰河传》通过戏剧艺术的讽刺批判、散文艺术的怀念倾诉、诗歌艺术的吟唱咏叹、电影艺术的影像书写这些陌生化叙述,使读者...
关键词:《呼兰河传》 戏剧性 诗化 散文化 电影化 
从《生死场》的王婆形象看萧红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被引量: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8-42,123,共5页杨迎平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大多只看到《生死场》"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现状,而我更多体会到鲁迅所说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虽然"还不过是略图",但我还是被萧红"力透纸背"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所震惊。...
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王婆 人生观 爱情观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被引量:2
《东南学术》2015年第6期238-242,共5页杨迎平 
中国新感觉派以"陌生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用陌生化的都市呈现、陌生化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的异国情调,为我们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深刻意义。新感觉派的叙事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刻彰显...
关键词:新感觉派 陌生化叙事 审美现代性 社会批判性 
从《〈呼兰河传〉序》看茅盾对萧红的误读被引量:3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4期98-102,108,共6页杨迎平 
茅盾的《〈呼兰河传〉序》一直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萧红研究,当我重新解读萧红,发现茅盾在思想上、情绪上、艺术上对萧红都有所误读。在思想上,萧红不仅仅局限于阶级的抒写,她还继承鲁迅的传统,表现人类的愚昧,国民的劣根性;在情绪上,她...
关键词:茅盾 萧红 《呼兰河传》 误读 
施蛰存与川端康成小说比较谈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2期195-205,共11页杨迎平 
施蛰存认识了刘呐鸥后才开始接触日本新感觉派,并受其影响。施蛰存说:"刘呐鸥带来了许多日本出版的文艺新书,有当时日本文坛新倾向的作品,如横光利一,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的小说。"①在这些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家中,施蛰存对川端康成情...
关键词:施蛰存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刘呐鸥 横光利一 穆时英 谷崎润一郎 伊豆的舞女 《雪国》 片冈铁兵 
论穆时英小说的电影化想象
《文艺研究》2015年第3期68-77,共10页杨迎平 
穆时英始终注重小说写作技巧的探索,关注"应该怎么写"的问题,寻找"有意味的形式"。将电影技巧精妙地运用于感觉主义的创作就是他寻找的结果。在小说创作中,穆时英运用现代电影的"跳切"蒙太奇、电影"纬线"式的影像呈现、电影式的立体叙...
关键词:穆时英小说 电影化 想象 有意味的形式 小说创作 写作技巧 感觉主义 电影技巧 
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被引量:8
《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159-166,共8页杨迎平 
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但《茶馆》里却创造了众多超现实的类型人物,老舍的类型人物是老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归纳,是老舍对生活本质的有力概括,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老舍的类型人物并不...
关键词:老舍 《茶馆》 类型化 脸谱化 象征性 
温暖的哀愁——论迟子建与川端康成小说创作被引量: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35-39,95,共5页杨迎平 
迟子建与川端康成的作品都充满着哀愁,他们都是用一种温暖的表现方法,并且以"悲"为"美",甚至认为死亡是一种美的呈现。哀愁的表达方式与独特的审美观,使他们在写作中融入宗教情怀,宗教情怀又使他们的生死观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关键词:迟子建 川端康成 “悲”与“美” 死亡 宗教情怀 
穆时英在政治化趋向语境中的大众化写作与远离政治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杨迎平 
南京晓庄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论穆时英的二重人格以及作品的现代性"(2012NXY35)阶段性成果
在1930年代的政治化语境中,穆时英创作了一批很有左翼色彩的大众文学,被左翼作家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但是,"普罗文学"和"大众文学"全不是穆时英的真志趣,他所响慕的是烂熟的都市文明,不信仰"某种思想或主义",远离政治,他只是忠实...
关键词:穆时英 大众化写作 远离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