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

作品数:163被引量:8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江少川李跃曹惠民李钧朱崇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以鬯的新马经验与南洋叙事
《华文文学》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马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南下香港的内地作家轶作辑考、年表编撰与整合研究(1931-1950)”,项目编号:23AZW023;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C619300A064。
刘以鬯曾于1952年至1957年在新马地区担任华文报编辑,这段新马经验对其创作生涯产生独特影响,也开启了南洋叙事的新风格。在新马期间,他结合在地经验创作了一系列带有南洋色彩的实验小说,这对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化及现代主义发展起到助...
关键词:刘以鬯 中国香港文学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南洋叙事 
电影的文学身位:王家卫对《酒徒》《对倒》文本的意识流挪借
《电影文学》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潘晓斌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编号:09@ZH013)阶段性成果。
王家卫在香港地区文坛巨匠刘以鬯《酒徒》《对倒》两部作品的启发下完成了《2046》《花样年华》的创作。他对意识流文学文本的活用,展现出“电影”和“文学”之间相对独立又互相镜鉴的可能。从创作本身的品格看,《2046》《花样年华》以...
关键词:王家卫 刘以鬯 意识流电影 文学改编 慢速美学 
刘以鬯小说中的“双城”想象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郑博文 
刘以鬯生长于上海,辗转国内外多地后最终在香港地区定居,其在香港地区的小说创作中随处可见上海的城市图像。上海与香港地区在刘以鬯笔下形成一组“双城”对照的镜面关系:上海影响着香港地区,香港地区塑造着上海。从他在香港地区创作的...
关键词:刘以鬯 都市书写 上海 香港地区 
一个人,一栋楼与整套“怀正书系”——刘以鬯与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和出版考
《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127-132,共6页钱虹 
刘以鬯(1918—2018),原名刘同绎,香港地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酒徒》《对倒》《寺内》《打错了》《岛与半岛》等,尤其是其“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对倒》和《酒徒》,成为香港地区“南来作家”新南方写作的典范之作,之后启发香港地...
关键词:现代现实主义 《酒徒》 刘以鬯 中国现代文学 南来作家 《对倒》 荣誉勋章 王家卫 
寻访怀正文化社原址及“怀正书系”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钱虹 
1989年4月初,我应邀去复旦大学出席“第四届全国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巧遇中国香港大学讲师梁秉钧(也斯)先生。他说临行前受《香港文学》主编刘以鬯先生的委托,要去刘家旧居(即20世纪40年代怀正文化社原址)拍一些照...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 香港文学 陈子善 清明时节 台港 刘以鬯 梁秉钧 学术讨论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现代主义运动的译介与再造——从《文艺新潮》到《好望角》
《文艺争鸣》2023年第8期6-17,共12页杜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脉络可以从报刊起落更迭中管窥一二。从《诗朵》(昆南、卢因、蔡炎培、王无邪、叶维廉等创办,1955.8—1955.9)到《文艺新潮》(马朗主编,1956.2.18—1959.5.1),到《新思潮》(昆南、王无邪、...
关键词:现代主义运动 《文艺新潮》 叶维廉 刘以鬯 成长轨迹 马朗 浅水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刘以鬯小说《打错了》中的“叉形时空”分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7期62-63,共2页徐莫迟 
时间性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往往决定小说叙事格局的架构。刘以鬯的《打错了》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借助小说的虚构性建造了一个“叉形时空”,以一个打错了的电话作为两个时空的交叉点,展现偶然事件可以推动人生的多米诺骨牌倒向不同方向。...
关键词:刘以鬯 《打错了》 叉形时空 重复叙述 
刘以鬯小说《对倒》的“情动”分析
《今古文创》2022年第23期13-15,共3页莫涯 
刘以鬯的小说《对倒》讲述的是,怀旧的老头和怀春的少女在同一场景中偶然相遇的故事。这种“相遇”包含了斯宾诺莎所说的“情动”的要素。在与相同的环境的接触中,老头所流变的情感是乡愁,而少女所流变的情感是性欲。最后,这两种情感在...
关键词:情动 情感 身体 幻象 
记忆、都市与文学传统——论香港南来作家徐訏、刘以鬯的文化乡愁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22年第1期14-23,共10页席艺洋 
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
关键词:香港文学 南来作家 文化乡愁 文化记忆 本土叙述 
生命历程、个体记忆、物化怀旧:王家卫电影对刘以鬯小说的改编研究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张亿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香港电影文学改编史(1949—2019)”(项目编号:19BC039)的研究成果
王家卫对"中文意识流小说鼻祖"刘以鬯的代表作《对倒》《酒徒》进行了自由改编,《花样年华》《2046》成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创作中少有的将意识流小说成功改编为艺术电影的独特案例。在创作观念上,王家卫的改编模式可从与刘以鬯相似...
关键词:王家卫 刘以鬯 文学改编 《酒徒》 《对倒》 《花样年华》 《2046》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