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愁

作品数:284被引量:51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立华种海峰孙庆忠黄发有蓝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鼓噪起乡愁的乌托邦——赣东北开台仪式音乐表演的符号学阐释
《北方音乐》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胡晓东 艾文婷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2);2023年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赣剧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命史研究”(项目编号:YC2023-S284)阶段性成果。
民俗仪式作为一个乡土文化符号,承载着乡民最朴素的母语记忆和中国乡土文化基因,也寄托着乡民的文化乡愁。仪式表演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构成了人们难以忘怀的乡土记忆,最终汇集成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乡愁符号系统,并以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及...
关键词:文化乡愁 开台仪式 文化符号 符号学阐释 艺术乡建 
文化寻根与文明互鉴:马来西亚电影的华语书写
《电影文学》2025年第3期4-10,共7页石嵩 赵祎楠 
马来西亚华语电影以独特的影像语言、修辞策略和思考方式,感性化地描绘了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生存经验和文化冒险,在寻根情结的表露、文化乡愁的言说及双重身份的构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艺术风格和影像文化气质,彰显了文明互鉴的影...
关键词:寻根情结 文化乡愁 双重身份 马来西亚电影 华语书写 
文化乡愁,去国之忧——《故都的秋》感伤意蕴读解
《当代学生》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姚大勇 
郁达夫于1934年夏天,先后到杭州、上海、青岛、北平、北戴河等地避暑,《故都的秋》就是作者根据这次经历所作诸多游记中的一篇,于是年八月写就,九月一日刊于《当代文学》第一卷第三期。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散文以感情浓郁、...
关键词:现代著名作家 《故都的秋》 当代文学 郁达夫 文化乡愁 如诗如画 感伤意蕴 意兴 
日常
《诗刊》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尹东在 刘笑伟(指导) 李元胜(指导) 赵琳(指导) 
推荐语:尹东在的诗歌,在乡村田园、故乡人群等平凡而日常的抒写当中闪烁着朴实光华。他的诗歌语言是简短的,情感是淳厚的,伴随着对乡村人物、记忆、习俗、观念的深入挖掘,让生活的温暖和疼痛在诗意的拓展方面展现出新的向度,为乡村振兴...
关键词:诗歌语言 文化乡愁 乡村振兴 乡土诗歌 现代感 陌生感 乡村田园 深掘 
中国符号之文化乡愁的意味探赜——以春晚舞蹈为例
《尚舞》2024年第20期69-71,共3页郭雯琳 
乡愁是中国人共有的文化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乡愁逐渐超脱单一的心理情愫,延伸为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与追忆,这种情绪即为“文化乡愁”。中国符号是文化乡愁的载体,承载中国符号的舞蹈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激发起国人的乡愁心理。春晚...
关键词:春晚舞蹈 乡愁 中国符号 文化 
9月1日起施行 四川出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
《四川戏剧》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杨澜 
川剧,承载着川渝两地人民的儿时记忆。它既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川渝地区宝贵的文化名片、两地人民共同的文化乡愁。
关键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乡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传承 文化名片 川剧 川渝地区 
论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中的玉文化书写——以谭恩美、崔维新、孙爱玲、尤今为例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郑莹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跨文化特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淡化了中华玉文化的道德评判性,聚焦于人的生命本真和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其玉文化书写呈现本源性、在地性和世界...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 玉文化 文化乡愁 
论《长安三万里》对传统资源的转换及其文化想象
《影剧新作》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冯雷铮 
江苏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电影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1979-2018)”项目编号(19YSA002)的阶段性成果。
《长安三万里》在上映后以其自觉的文化追求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引起了广泛讨论。“诗”与“史”的文化概念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也融入到了影片叙事的内在肌理,是支撑起影片美学追求的重要元素。然而对“诗”与“史”内涵探索的不足...
关键词:动画电影 文化乡愁 李白 传统的发明 
文化乡愁——《北京风俗图谱》中的岁时图像叙事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刘倩 
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项课题“海外集藏二十世纪初中国民间‘纸神’研究”(ECNU-ICTC-2021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的整理与研究”(21BZJ050)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风俗图谱》由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于1920年代策划编制,其中的“岁时”部分对北京岁时节俗的图像叙事表现出了鲜明的写实性。然而,将这些图像放入民国初期历法改革的语境下却可以发现图像与历史本相之间存在张力。在新俗旧习并存的社...
关键词:《北京风俗图谱》 岁时节俗 图像叙事 民国历法改革 文化乡愁 
论白先勇《冬夜》中时空叙事中的文化乡愁
《文化学刊》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冯艳芳 
白先勇的小说《冬夜》通过独特的时空叙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乡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冬夜》这篇小说,然后从故事情节的时空分布、历史背景与现实冲突对时空叙事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小说中时空叙事中的文化乡愁,以期为读者充分展现...
关键词:《冬夜》 时空叙事 文化乡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