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文学

作品数:106被引量:2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黎朱振武黎跃进钱超英陈爱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流散文学”的一个独特样本--多萝茜·安德森的诗歌
《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陈义海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美国田园诗歌综合研究》(2020SJZDA02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戏剧性的缘起第一次接触多萝茜·安德森(Dorothy B.Anderson)的诗歌是在2023年10月。其时,我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做美国田园诗歌(pastoral)的田野调查。行程中的一站,是新罕布什尔北方的白山地区,去那里的弗朗科尼亚(Franconia)村参...
关键词:弗罗斯特 田园诗歌 美国新英格兰 新罕布什尔 流散文学 白山地区 安德森 田野调查 
流散文学视域下的木心诗歌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孙娟 
上海杉达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课题《流散文学视域下木心诗歌的景观书写》(编号2023YB09)研究成果之一。
木心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乌镇,一生都在漂泊,是一名典型的流散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关于身份困境、家园找寻、文化冲突等“流散症候”。身份认同是流散文学的核心问题,木心的坎坷经历和在异国的流散加剧了他对身...
关键词:流散文学 木心 诗歌 身份认同 自我形象 
非洲流散文学的体认翻译学研究——以古尔纳《海边》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42期103-106,136,共5页梁硕盈 李慧钰 蓝秋榆 
广东工业大学2024年创新创业项目“非洲流散文学的体认翻译学研究”(项目编号:xi202411845079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项目“《西游记》英译本的文化形象嬗变与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GD23CWY0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体认翻译学视角下,利用概念整合理论中概念空间对应与空缺的四种要素关系所形成的镜像直译型、单域补充型、融合折中型和镜像互译型翻译方式,对诺贝尔奖得主——非洲流散文学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海边》进行译例分析...
关键词:体认翻译学 非洲流散文学 古尔纳 《海边》 
多元文化再现与家园追寻:论扎迪·史密斯文学书写
《社会科学家》2024年第4期171-177,共7页杜兴雨 
202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规划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ZD282)
扎迪·史密斯在文学创作中因复现当代英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现实、塑造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人物而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魅力。其处女作《白牙》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和漫长的时空跨度,全景式地展示了伦敦西北郊威尔斯登的多元文化图景,因而被学界誉...
关键词:扎迪·史密斯 流散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家园 情感共同体 
俄罗斯流散文学中的对话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
《中国俄语教学》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刘锟 彭永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巴赫金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小说文本研究”(19JJD75000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跨文化交往的深入,从属于比较文学领域的流散文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流散文学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人类共同体意识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从冲突对抗到平等对话再到渗入融合的文化张力...
关键词:流散文学 对话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者想象 身份认同 
流散文学与文化共同体——《流散诗学研究》引发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4期273-279,共7页朱振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项目编号:19ZDA296)的阶段性成果。
流散文学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及其影响,早已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因此流散文学呈现出的新的文学样貌及其表现出来的文化新形态,早就应该成为文坛的焦点;系统梳理和诠解流散文学的总体样貌、来龙去脉、文化表征、审美特征及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诗学研究 文化共同体 诗学理论 诺贝尔文学奖 流散作家 流散文学 文化表征 理论著述 
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周勤勤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1&ZD277)由徐彬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徐彬是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
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 校学术委员会 专家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学学会 文学伦理学批评 外国文学 跨学科研究 
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综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徐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1&ZD277)。
人类文明史与人类流散史息息相关。流散文学的创作古已有之,记录了与人类流散相伴而生的政治文化、信仰与伦理道德观的散播、冲突与融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将流散文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流散文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精神内涵 伦理内涵 流散 中国立场 
流散文学溯源及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范式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61-63,共3页徐彬 
流散文学的创作传统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著名作家索福克勒斯、西塞罗、荷马、维吉尔、奥维德等人的散文、诗歌和戏剧创作。尽管他们并未使用“流散”而使用了“流放”一词,但根据流散问题研究专家哈齐格·托劳廉等人的定义,可以发现...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 维吉尔 戏剧创作 文学阐释 流散文学 西塞罗 第欧根尼 伊壁鸠鲁 
以《来生》为例浅论非洲难民身份认同困境
《今古文创》2023年第16期8-10,共3页尹钰涵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难民潮形势下,大众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非洲的流散文学和非洲流散文学家的“身份认同”困境。古尔纳小说的核心是身份认同和流离失所。《来生》作为他的最新著作体现了在殖民主义影响下,古尔纳对难民命运进行的毫不妥协...
关键词:流散文学 身份认同 古尔纳 后殖民主义 难民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