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义

作品数:326被引量:20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钱志熙易闻晓袁长江李寅生林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诗歌比喻手法的心理分析
《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10-15,共6页金开诚 张化本 
一 比喻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意思就是,不懂得运用比喻,就等于不懂诗。至于《毛诗序》将"比"标为"六义"之一,更说明了比之于诗的重要。清人魏源在《诗比兴笺...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比喻手法 心理分析 《毛诗序》 表现手法 六义 比兴 清人 
元好问诗论的民族特色被引量:1
《文学遗产》1986年第2期77-83,共7页李正民 
房祺在《河汾诸老诗集后序》中,引杨仲德的话说:“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不观遗山河汾之作,不知唐人诸作者之妙;不观唐人之作,不知三百篇六义之深意。”这段话精辟地指明了遗山诗学的传统...
关键词:民族特色 诗论 元好问 河汾诸老 唐人 诗集 六义 诗学 
《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被引量:13
《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1-11,共11页张震泽 
《诗》有六义,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一见于《周礼》,再见于《毛诗序》。相传,风、雅、颂是诗之异体(即诗的三种体裁),赋、比、兴是诗之异辞(即诗的三种表现方法),称为《诗》的“三经三纬”,从未有人疑之者。
关键词:《诗经》 本义 《毛诗序》 《周礼》 表现方法 《诗》 六义 
论“不歌而诵谓之赋”被引量:16
《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36-41,共6页骆玉明 
一刘向与班固的两种不同解说 赋作为一种文体,它命名的意义,历来论述者所称引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为班固《两都赋序》语:“或日:赋者,古诗之流也”,以为源出于诗六义之“赋”,为铺陈之义;一为《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
关键词:“赋” 艺文志 班固 古诗 赋作 六义 铺陈 
谈读《诗》之法—一从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说起被引量:2
《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14-21,共8页李家树 
“诗无达诂”①。诗歌婉转歌咏,由于体裁的关系,通过比、兴的手法,它的意旨往往都不大显露,而且易于为人误解。自秦汉以还,经师们就以《诗经》的效用来解释三百零五篇的主要内容。《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
关键词:《诗经》 《诗》 恋歌 “诗无达诂” 《毛诗序》 诗歌 六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