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升机制

作品数:35被引量:680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高锐崔军文滕吉文佘雅文李廷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地质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成像揭示阿尔金山隆升机制被引量:2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李永华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资助(2019QZKK0701-02)。
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陆内大型边界断裂的形成(Yin and Harrison,2000).阿尔金断裂系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走滑断裂系统之一(Molnar and Dayem,2010),长1600 km,由NEE走向的阿尔金左旋断裂和北侧的北阿尔...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欧亚板块 地壳变形 左旋走滑 走滑断裂系统 阿尔金山脉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精细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8
《地球物理学报》2022年第8期2857-2871,共15页高锐 齐蕊 黄兴富 陈宣华 熊小松 郭晓玉 刘晓惠 廖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4083,41874102,41774114);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3);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7ZT07Z066)联合资助.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 地壳结构 北祁连洋俯冲极性 陆内俯冲 新生代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隆生演化变形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1
《自然科学》2016年第2期229-241,共13页马钦忠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2231202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90292);中国地震局星火项目(XH12016)资助。
多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进行多学科研究,各种构造变形模式的观点和假设相继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最新资料的不断积累,已有的一些模式不断被质疑、修正,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本文对11种模式进行追...
关键词:青藏高原 印度板块 欧亚板块 隆升机制 
六盘山地区地壳重力均衡与隆升机制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第9期80-80,共1页佘雅文 付广裕 苏小宁 孟国杰 祝意青 郭树松 徐云马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六盘山地区的隆起机制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为了探明这一问题,利用重力数据对六盘山地区的隆起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实测重力数据与模型重力数据的分析,发现六盘山地区的隆起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向外延伸...
关键词:六盘山地区 隆升机制 重力均衡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 隆起机制 重力数据 
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被引量:19
《中国地质》2015年第4期960-972,共13页李建星 刘池洋 岳乐平 王建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及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3111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52;41072136;90814005)联合资助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
关键词:吕梁山 新生代 隆升 隆升机制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东西向差异形变与隆升机制被引量:7
《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第12期4016-4028,共13页姜效典 李德勇 宫伟 秘丛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24;4117603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GZH200900504)联合资助
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约束下的三维空间域挠曲形变模拟显示,大约以90°E为界,青藏高原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90°E以东,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35-45km,该岩层厚度可使刚性的上地壳与上地幔岩石通过中下地壳柔塑性地层...
关键词:机械强度 挠曲模拟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 布格重力异常 地震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新生代热演化历史研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约束被引量:3
《国际地震动态》2013年第10期44-46,共3页谭锡斌 
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是一个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陡直的过渡地带,其新生代的造山运动受到约50 Ma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2008汶川地震及其后续的研究证明了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活跃性,但是对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及其...
关键词:新生代 隆升机制 热演化 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山中段 背斜 四川盆地 剥蚀速率 断层分布 磷灰石裂变径迹 冷却历史 逆冲 裂变径迹年龄 断层活动 刚性块体 三叠系砂岩 锆石 剥蚀量 变形表现 走滑 
阿尔金断裂中段南侧东西向隆起的形成及对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机制的启示被引量:1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12期1863-1876,共14页吴磊 肖安成 汪立群 毛黎光 王亮 董有浦 徐波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2M51135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3-002和2011ZX05009-001)资助
阿尔金断裂和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理意义上的北界,对研究高原的隆升和变形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阿尔金山的形成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其成因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西北...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 阿尔金断裂 阿尔金山 东西向隆起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的两阶段生长
《中国科技成果》2012年第17期F0003-F0003,共1页
5.12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发生引发了国内外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和时间的讨论。许多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地形形成于地壳的增厚,源于中央高原的下地壳受重力驱动向高原边缘的流动,始于1000~1500万年前,即著名的通道流模式。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新生代 生长 青藏高原东部 地球物理资料 变形时间 下地壳 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
《中国科技成果》2010年第24期54-55,共2页
1立项背景 青藏高原由诸多的地体组成,经历了特提斯洋盆演化及多地体/多岛弧拼合、多俯冲/多碰撞/多造山的长期动力学过程。在印度/亚洲碰撞之前,其前身是早古生代以来形成的巨型复合碰撞造山拼贴体,印度/亚洲碰撞导致的青藏...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 碰撞造山 地体拼合 隆升机制 动力学过程 大陆动力学 早古生代 体组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