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议

作品数:22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逵夫何忠礼张其凡崔英超王德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知识》《北京社会科学》《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保定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宋“乾道贤相”魏杞世系与生平事迹考述
《保定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肖红兵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直接资助项目“魏杞《遗书》《事略》合校”(1926)。
南宋魏杞先世为唐代名宦魏徵,魏杞神道碑和后世各种魏氏族谱所载魏杞北宋世系存在错误,考证其世系当为魏羽、魏琰、魏续、魏鉌和魏汝能,南宋孝宗以后因魏杞的影响,魏氏发展成为四明望族。魏杞生于宣和、长于绍兴、仕于乾道、卒于淳熙,...
关键词:魏杞 隆兴和议 乾道宰相 南宋 
隆兴和议誓书“叛亡”条款与乾道初年宋金外交博弈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2年第6期20-33,共14页胡斌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学术团队建设重点支持项目“政府环境治理研究团队建设”(TDXM202106)。
隆兴和议誓书中“归被俘人,惟叛亡者不与”,是宋金双方关于处置绍兴末年至隆兴时期战时越界军民的协议。而双方对于“被俘人”的不同理解,为日后的外交争端埋下了伏因。乾道三年,金朝依约取索“俘虏”,被宋朝回绝。乾道四至五年间,金朝...
关键词:宋金关系 乾道初年 隆兴和议 宋孝宗 侍旺叛亡 
补作者不见于《全宋文》之南宋佚文四篇——隆兴和议前之作被引量: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5-9,共5页赵逵夫 赵祥延 
陇南石刻文献中有不见于《全宋文》的四位南宋作者作于靖康之变至隆兴和议间(1127-1164)的碑记文四篇:时敏《宋故崔公墓志铭》、何辙《德政堂记》、吕茂宗《宋故杨公进墓铭》、成□《高英墓志铭》。第一篇对于研究宋代道教发展提供了宝...
关键词:全宋文 佚文 崔熙 邵俊 杨进 高英 时敏 何辙 吕茂宗 
“隆兴和议”后的宋金“受书仪”之争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60-70,共11页吴淑敏 
"隆兴和议"之后,金宋关系由"君臣之国"变为了"叔侄之国",南宋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南宋皇帝起立接受金方国书的仪式并未改变。在宋孝宗看来,"受书仪"与"叔侄之国"的关系定位不相匹配,因此在"受书仪"问题上与金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受书仪...
关键词:受书仪 宋孝宗 恢复 隆兴和议 
补作者不见于《全宋文》之南宋佚文十二篇——隆兴和议后至开禧北伐间之作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96-103,共8页赵逵夫 赵玉龙 
陇南石刻文献中有作者不见于《全宋文》而作于隆兴和议后至开禧北伐期间的碑记文十二篇:黄《重修赤沙祥渊庙记》、释惠普《荣公和尚墓记》、马继祖《石门社白鹤寮普通塔记》、田世雄《宋太宜人刘氏之墓》、卑牧《西狭题记》、郭諃《万...
关键词:《全宋文》 侠文 黄侯 释惠普 马继祖 田世雄 卑牧 勾千龄 
和战分途:南宋初年的政治转向——以孝宗朝政策迁移为线索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03-208,共6页董春林 
南宋伊始,宋金和战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着南宋政权的时代命题。绍兴十二年缔结的宋金和议,并没有成为维系宋金长久稳定关系的基础。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单方面撕毁协约南侵,加之随即登基的宋孝宗锐意恢复,宋金战争一度爆发并持续到隆兴元年...
关键词:南宋 宋金和战 孝宗 符离兵败 隆兴和议 政策迁移 
灯火阑珊——走近辛弃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5年第8期12-13,共2页朱卫国 
关键词:辛弃疾 宋词 心情 词人 《出师表》 隆兴和议 大情怀 涌上心头 郁孤台 岌岌可危 
论“隆兴和议”前后南宋主战派阵营的分化与重构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73-77,69,共6页崔英超 张其凡 
南宋高宗时期 ,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势力。两者观点鲜明 ,彼此对立 ,形成了明显的两大阵营。隆兴和议前后 ,又逐渐从主战派内部分化、重构出一个新的介于战、和之间的派别———主守派。从此改变了以往只有两派斗争的格局 ,呈现出三派...
关键词:隆兴和议 主战派 主和派 主守派 分化 重构 
试论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的和战——兼论对张浚和史浩的评价被引量:6
《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102-106,共5页何忠礼 
本文通过对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和战过程的论述,分析了张浚和史浩在这中间的不同态度。认为像张浚那样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状况,只会高谈抗战的人,并非真正的抗战派;反之,像史浩那样知己知彼、以议和为策略,以抗战和收复失地为长期...
关键词:张浚 宋孝宗 《宋史》 完颜亮 绍兴和议 参知政事 民族心理 敌我力量 张木式 隆兴和议 
朱熹之后第一人——论元朝著名教育家许衡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期45-48,共4页王广新 
公元1126年冬“靖康之难”发生,北宋遂亡,南宋继之建立.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划界.从此,“中流以北是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以后虽有《隆兴和议》(1165年)、《嘉定和议...
关键词:许衡 著名教育家 绍兴和议 程朱理学 朱熹 嘉定和议 隆兴和议 姚枢 陕西宝鸡市 《小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