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居民

作品数:243被引量:1770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捷陆林苏勤卢松郭英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参与对文化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韩宸辰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乡村旅游地文化衰变困境下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价值共创机制研究(SK2021A074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2023AH052256);亳州学院工商管理一流学科项目(BYXKC202201)。
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乡村旅游地日渐陷入文化失落的劣性状态。地方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地文化的活载体和保护主体,对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和保护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据对安徽省黟县和青阳县调查的582份有效问...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社区参与 文化归属 文化自信 文化保护行为 
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5年第2期199-208,共10页韩双斌 李如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BGL1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YJC630083)资助。
以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相对剥夺感对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地方心理所有权部分中介了相对...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居民 相对剥夺感 环境责任行为 地方心理所有权 责任归因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政策认同生成机制——基于黄姚古镇的景区治理实践
《中国生态旅游》2025年第1期114-129,共16页刘佳 王湉 章锦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47,42271251)。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地治理的目标群体与重要参与者,获取其对政策的支持即实现政策认同对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黄姚古镇为例,结合社会交换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政...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政策认同 乡村治理 社会交换理论 旅游景区 
非遗旅游背景下旅游地居民地方归属感对旅游建设参与度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井陉县为例
《商展经济》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王锐玲 杨欣达 
2025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发展非遗旅游可以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居民是地方文化氛围构建的核心,他们对地方文化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非遗旅游建设来看,旅游地居民的认同与参与是建设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河北省井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
关键词:非遗旅游 旅游地居民 地方归属感 文旅融合 井陉非遗传承 
基于修订IPA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地居民土地利用绩效满意度研究
《农业展望》2024年第12期24-32,共9页刘昕 高云红 罗文斌 鲁玉莲 
湖南省自科面上项目“大都市边缘区典型旅游村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协同机制与效应研究”(2024JJ5264);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复杂系统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2022A0053)。
乡村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土地利用的满意度关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绩效视角出发,以长沙市光明村和关山村为案例地,结合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从结构、程度、效益三方面构建了...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居民 土地利用 满意度 修正IPA分析法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机制研究被引量:1
《经济问题》2024年第9期111-120,共10页伽红凯 吴嘉玲 卢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特色农业发展研究”(21&ZD225)。
引导居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推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推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纳入旅游影响感知和生活质量的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选择东部地区浙江湖...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环境责任行为 旅游影响感知 生活质量 
乡村旅游地居民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情感团结和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
《旅游科学》2024年第8期109-126,共18页汪翠 刘新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的范式、路径与效能研究”(23AZD051)。
居民对游客实施助人行为对乡村旅游地文明和繁荣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提出了权力感的3个维度,并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和权力的社会距离理论,以反映居民与游客之间关系质量的情感团结和社会距离为中介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
关键词:权力感 社会距离 情感团结 居民助人行为 乡村旅游 
遗产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意愿的组态路径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4年第4期26-33,共8页李恬怡 赵巧艳 
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数字化赋能山西文旅产业韧性提升研究”(202304031401063);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J20240787);山西财经大学校级项目“文化数字化赋能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309).
鉴于遗产旅游地居民的遗产保护行为是文化遗产存续与传承的坚实保障,如何提升居民的遗产保护意愿已成为学术界聚焦的重点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了居民的经济、环境、文化共享及态度、主观...
关键词:遗产旅游地 遗产保护意愿 社会交换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乡村旅游地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变迁与驱动机制——基于认知地图的探索性分析被引量:1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4年第3期601-613,共13页许玉慧 长安 阿荣娜 董宝辉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2061031,41961022)。
乡村旅游地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侧重于地域层面的空间变化与功能转型,对人地关系中“人”的日常行为与情感变化关注不足。本文提出以物质–行为–情感三元空间建构的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分析框架,并将认知地图的应用从大尺度的城市结构...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居民日常生活空间 认知地图 驱动机制 
宜居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研究
《乡村科技》2024年第11期31-36,共6页邹梦醒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遗产的视觉建构及视觉表征研究”(21BH159)。
乡村旅游在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村民幸福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影响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前因条件复杂。基于宜居性理论和复杂性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影响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宜居因...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居民 宜居性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主观幸福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