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作品数:114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姜涛王立端瞿林东邹兆辰张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三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大年与辛亥革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23-24,共2页高航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5期,13000字刘大年是“五老”(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吕振羽)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学界杰出的学术领导者。过去关于刘大年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史学理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学 抗日战争史 史学理论 吕振羽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侯外庐 研究成果 
父亲记忆里的塘田战时讲学院
《文史博览》2024年第1期49-49,共1页周红旗(口述) 易友林(整理) 
1938年,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大举进犯,武汉临危,长沙告急,在长沙主持全国“文抗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县人)受中共湖南省委和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委派回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简称塘院,位于湖南邵阳县塘田市...
关键词:游击战争 中共湖南省委 吕振羽 徐特立 塘田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集中优势兵力 八路军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谢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37)。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
关键词:翦伯赞 南明史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弯苍未有际 犹欲乘长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的学术追求
《新华月报》2023年第10期96-101,共6页周励恒 
1955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因病辞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校长兼党委书记的职务,到北京工作,从此与中央党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被中央党校(当时校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聘为历史学兼任教授及历史教研室顾问,为中...
关键词:吕振羽 中央党校 学术追求 教研活动 学术成就 吉林大学 学术人生 党委书记 
《近代中国唯物史观史学话语建构研究》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41-642,共2页陈其泰 
叶建博士的专著《近代中国唯物史观史学话语建构研究》即将付梓,这不但是作者多年辛勤努力而取得的成果,而且恰与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建构当代中国学术三大体系和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有密切联系,所以我对此甚为期待。叶建博士对当代...
关键词:白寿彝先生 唯物史观史学 话语建构 史学话语 当代中国学术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三大体系 
“孺牛虽老壮心在”——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朱庭光
《历史评论》2022年第6期85-90,共6页于沛 
朱庭光认为,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连接而不能割裂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工作者来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就在于改造世界,研究历史正是为了推进现实、面向未来”。朱庭光(1924—2005),祖籍浙江省鄞县,是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我国第二次世...
关键词:史学工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朱庭光 历史与现实 新四军 紧密连接 
《中国口述历史理论》
《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5期69-69,共1页
左玉河主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该书为探讨中国口述历史理论的学术论文集,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学术论文集 口述历史 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重大历史问题 口述访谈 人民出版社 
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追求——林甘泉先生治史的基本特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366-373,431,432,共10页邹兆辰 
林甘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史学大家。在60多年的治史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具体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作为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历程的基...
关键词:林甘泉 马克思主义史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唯物史观 
翦伯赞用稿的“三不”原则
《中外文摘》2021年第14期63-63,共1页张雨 
翦伯赞(1898~1968)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翦伯赞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时,有个用稿的“三不”原则,即:不用错别字多的稿子;不用学术性太弱的稿子;不用托人说情的稿子。“三不”原则中,翦伯赞尤其深恶痛绝...
关键词:翦伯赞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错别字 社会活动家 用稿 人情稿 教育家 做学问 
翦伯赞用稿的"三不"原则
《文史博览》2021年第2期53-53,共1页张雨 
翦伯赞(1898-1968)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翦伯赞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时,有个用稿的"三不"原则,即:不用错别字多的稿子;不用学术性太弱的稿子;不用托人说情的稿子。"三不"原则中,翦伯赞尤其深恶痛绝人情稿。
关键词:翦伯赞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错别字 社会活动家 用稿 人情稿 教育家 《北京大学学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