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美

作品数:223被引量:12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亘杨慧林户思社李超臧小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存在的印章——经克里斯蒂娃“互文”理论分析马拉美诗歌语言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张慧敏 李英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AZH112)。
本文以“互文”~((1))的形式,关照克里斯蒂娃在探讨“语言革命”时涉及的“象征”诗派研究,特别是关于马拉美诗歌的研究。试图分析19世纪末进入20世纪的历史阶段,在话语建构、符义演变中克里斯蒂娃的探索。有一种存在看不见、摸不着,但...
关键词:马拉美 存在 符义 技巧 印章 
论朗西埃政治主体化的“非人”美学运作——以马拉美为线索
《海峡人文学刊》2024年第4期31-42,152,153,共14页陈子潇 
战后法国思想界曾长期聚焦于对“非人”以及“主体”问题的思考。主体同时攸关政治与美学,而“非人”又是思考当代主体的豁口。朗西埃将“政治主体化”作为当前实践感性革命的重要途径,他立足于工人档案研究,以马拉美的诗歌为线索,反思...
关键词:朗西埃 “非人” 政治主体化 主体 马拉美 
朗西埃论文学:现代小说的民主
《文艺争鸣》2023年第11期90-95,共6页郑海婷 
一现代文学的碎片化表现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在1947年的《什么是文学?》里,无论是波德莱尔的“不满足”和“毁灭冲动”、马拉美作品“冰一样的沉默”,还是福楼拜语言的石化,都被萨特划归为走向“虚无”的“漂亮却饱含杀机的文学”(1)。...
关键词:波德莱尔 现代小说 马拉美 福楼拜 英雄主义 论文学 朗西埃 《什么是文学?》 
吴青峰的歌词里,有小王子和阿Q
《青年文摘》2023年第21期46-47,共2页李亚泽 
2022年的流行音乐榜单,吴青峰的专辑《马拉美的星期二》赫然在列。看看专辑曲目:《(……小小牧羊人)》《(……海妖沙龙)》《(……老顽固博士)》《(……醉鬼阿Q)》……歌名有些俏皮,也不免让人心生疑问:括号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小王子 青峰 马拉美 流行音乐 省略号 阿Q 牧羊人 
海甸岛(向斯蒂凡·马拉美致敬)
《山花》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蒋浩 
1、说他说。用一种海甸岛的语言。逗号的石头渗进了海水,石脉是淡蓝色的。一本流水线装的页岩。他说。手指触摸橡皮树的结节。暗绿色的树皮汲着亲爱的汁液。有一棵死于台风,根须像章鱼干枯的触手。他摸到胸前的一颗纽扣:小小的吸盘,收...
关键词:马拉美 流水线 逗号 
如何“破解”散文?
《黄金时代(下半月)》2022年第12期61-62,共2页熊芳芳 
莫里哀的喜剧《暴发户》中,有一个商人叫儒尔丹,他听说自己的一句话“尼哥,给我把拖鞋和睡帽拿来”就是散文时,不禁得意地喊道:“天哪,我说散文说了四十年,自己还一直都不知道!”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马拉美说,诗是舞蹈,散文是散步...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人 莫里哀 马拉美 首要特征 不拘一格 喜剧 
马拉美和惠斯勒:“奥秘之作一如完美闭合于自身”
《上海文化》2022年第11期79-92,共14页让-尼古拉·伊卢兹 李泽亮(译) 
马拉美和惠斯勒于1888年初次见面,并一见如故,他们的友谊从此开始,并一直延续,直至1898年诗人去世。如果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罕见的友情,那么这种关系,如同马拉美和马奈之间的一样,实际上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友谊,见证了几个共同...
关键词:惠斯勒 马拉美 克洛德 初次见面 创造性 
《温室》:灵魂对异域的呼唤
《世界文学》2022年第5期284-295,共12页邵南 
对于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而言,一八八九年可谓他的文学生涯中重要的一年。是年他二十八岁,接连出版了他最早的两部成册的作品:诗集《温室》和剧本《玛莱娜公主》。旋即,马拉美和米尔波对后者的大加褒扬令梅氏一夜...
关键词:文学生涯 马拉美 诺贝尔文学奖 莫里斯·梅特林克 革新者 一夜成名 戏剧成就 异域 
思想链条上的《骰子一掷》——萨特、布朗肖、德勒兹、巴丢解读马拉美的一个诗句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12-21,共10页杨慧林 
马拉美《骰子一掷》始终受到欧陆哲学家的特别关注,萨特、布朗肖、德勒兹、巴丢都曾直接论说其中的一个关键诗句。以这些哲学家的相关解读为线索,或可通过“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发生”、“不存在”从而“发生”、并非“因果逻辑”的“...
关键词:马拉美 《骰子一掷》 欧陆哲学家 形而上学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的音乐修辞策略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2022年第2期75-79,共5页刘为叶 
受法国象征主义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印象派音乐在德彪西的创作中脱颖而出。其音乐突破传统的陈规,以迥然相异于传统观点和方法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意象来隐喻、象征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朦胧的音乐意象世界。《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首部...
关键词:德彪西 马拉美 《牧神午后前奏曲》 象征 音乐修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