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世界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凡卓杨保军班建武王萍李春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文学(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传媒观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客观理性地认识“媒介世界”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谢金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9ZDA326。
现代人的主观世界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媒介世界”的影响和复制,然而“媒介世界”往往与真实世界相去甚远。在新媒体、移动传播、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能避免被单一的“媒介世界”左右。但在主观效应和算法推送下,人们又容易陷入相对封闭的...
关键词:媒介世界 新闻专业精神 媒介素养 
以“洞穴喻”反思人的媒介化生存
《新媒体研究》2024年第6期90-92,96,共4页赵晨宇 
面对人的媒介化生存,从“构成思想”的角度出发,在发现媒介显性工具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媒介化”对人类生活的全面统治危机。那么,从“反思思想”的角度看,也应对“人的媒介化生存”进行必要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我们发现,媒介已构成...
关键词:媒介化生存 数字媒介 比较分析 洞穴喻 媒介世界 
媒介世界构建语境下的“新闻话语设定”——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的一种解读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陈璐 
《媒体奇观》是凯尔纳最负盛名的代表著之一,本文尝试从“新闻话语设定”的角度出发,对凯尔纳所批判的媒介世界进行深入剖析,理顺凯尔纳的新闻理论,发掘有益于社会主义新闻哲学建设的相关成分。
关键词:新闻话语设定 意识形态 凯尔纳 
媒介世界 旧金山Frieze装置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年第5期103-105,共3页〔美国〕Office of Things coco(编译) 
成立于2015年Office of Things,是一家纽约的建筑设计工作室,致力于探索建筑在环境及时间轴上的变化。他们通过将设计灵感融于日常空间中,为人们带来一种崭新的体验感。Office of Things对办公环境里的装置设计也很在行,他们近日为Yout...
关键词:时间轴 设计工作室 Office 日常空间 办公环境 设计灵感 装置设计 体验感 
媒介世界对传授者心理影响的研究
《传媒论坛》2018年第4期85-85,共1页张敬宜 
符号媒介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并且极其容易引起两方互动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传播媒介,也是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最为常用的媒介。媒介世界对传授者心理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媒介世界对传授者双方都产生心理影...
关键词:媒介 传播途径 文化传承 人类生活 
论《楚门的世界》:媒介世界中的身份焦虑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6期143-143,共1页刘小瑜 
媒介研究已经成为文化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部分。在身份混杂化、碎片化和去中心的后现代语境下,媒介对构建人们的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中用。但是在媒介带给人们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在《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
关键词:媒介 身份 焦虑 受众 
地震与“媒介世界”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25-32,共8页李春霞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媒介事件,从事件、受灾、媒体人、灾民等角度,解析了这一具有高度参与性,整合力及感召力的媒介仪式。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 媒介事件 媒介仪式 
浅论构建和谐媒介世界
《新闻窗》2007年第5期41-42,共2页颜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描绘了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美妙世界,就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清风……”大众媒介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的环境,这个...
关键词:大众媒介 世界 青少年健康 和谐 思想观念 柏拉图 哲学家 古希腊 
新型“超链接”带来媒介世界新变革
《经济展望》2007年第5期160-160,共1页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当你用自己的拍照手机对着一个二维条型码的话,它会自动将你链接到其后的某个网站,这个网站也许是个商业广告网站,也许是其他产品的购买超市。
关键词:超链接 变革 世界 媒介 《金融时报》 拍照手机 商业广告 条型码 
“有闻必录”,媒介世界的另一种声音被引量:1
《传媒观察》2007年第9期34-35,共2页汤天明 
“有闻必录”一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国外未见有相关的同义语。有的研究者认为“有闻必录”是《纽约时报》“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的中国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美国《纽约时报》的这一口号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对新闻价值...
关键词:19世纪80年代 《纽约时报》 新闻价值 声音 世界 媒介 社会动荡 中国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