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追求

作品数:1335被引量:114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江腊生胡智锋鲍远福石孟良苏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观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祥物”的文化意涵和美学追求被引量:10
《美术观察》2019年第12期13-14,共2页张颐武 
本文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产生讨论吉祥物设计的美学与社会的关联,由此对吉祥物这样的公共性很强的设计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思考。
关键词:冬奥会 吉祥物 公共性 设计 
数字媒体视域下当代绘画艺术的美学追求被引量:8
《美术观察》2016年第12期67-69,共3页张丽娜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数字媒体时代定格动画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YB15068;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类重点课题<数字媒体语境下二维动画创作研究>;立项号2014389
艺术的重大流变从来都与媒介的改变相伴随。正如摄影、电影和电视这些随科技发展产生的新的视觉传播媒介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冲击一样,数字媒体艺术也必然以其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已有的艺术形式,使当代绘画艺术呈...
关键词:绘画艺术 当代艺术 数字媒体 美学追求 视域 科学技术发展 传播媒介 视觉表现 
论元青花工艺缺陷与美学追求的调和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16年第12期126-127,共2页杨李军 
元青花大器是极具东方色彩的艺术珍品,其工整繁密的纹饰南中国传统毛笔绘制,多采用细笔线描、小笔洗染的绘画技法完成造型与设色,整体呈现出工细画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元青花 美学追求 调和 缺陷 工艺 艺术珍品 中国传统 绘画技法 
论中国线性造型动画的美学追求
《美术观察》2016年第3期128-128,共1页崔可 
在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下,文化的特征性表达日趋明显和突出。中国线性造型的动画美学开掘了动画形象艺术表现的美,揭示出中国动画丰富的美感意涵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民族动画艺术的独特面貌与审美取向,彰显了中国动画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中国动画 动画形象 美学追求 造型 线性 多元文化 艺术表现 审美情趣 
在人类共同遗产长河中的苦旅者——读刘建水墨建筑艺术有感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5年第2期54-57,共4页尼玛泽仁 
人类在千百年的文明史中把自己的智慧和美学追求集中反映在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群中,无论是辉煌厚重的北京故宫、黑瓦白墙的皖南民居,还是把整体形式关系作为艺术本质来表现的欧洲建筑,无不表达了一个永恒的美学准则:通过雄浑、厚...
关键词:建筑艺术 欧洲建筑 人类共同遗产 中国绘画史 艺术本质 整体形式 李可染 皖南民居 美学追求 哲思 
本土视觉美学追求的当代启示——评张继渝的写生油画创作
《美术观察》2009年第12期76-77,共2页邱正伦 
张继渝提供的视觉启示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但又如此具有震撼性和启示性。有关这一点,我坚持认为,中国油画创作本土化的时机已经到来,尽管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后殖民色彩还没有完全消退,还有不少艺术家对西方当代艺术的价值评价标准深...
关键词:油画创作 本土化 当代启示 美学追求 张继 视觉 写生 中国当代 
《芥子园画传》探微被引量:3
《美术观察》2004年第4期92-93,共2页杨斌 
《芥子园画传》是清代乃至今天都很有影响的一部中国画技法图谱。“芥子园”是清初学者李渔在金陵(今南京)别墅的名字。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将家中原存的明代画家李流芳的课徒山水画稿40幅交与山水画家王概整理和增补,经三载增至130页,...
关键词:《芥子园画传》 清代 中国画 技法 图谱 美学追求 教学方式 
痴执地坚守——阅读李丝竹
《美术观察》1998年第7期49-49,共1页于敏 
1983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毕业后,丝竹要求去新疆工作,一个明确又坚定的选择,招来了许多的怀疑和不理解,对这种已不再“时髦”的选择,有人戏称为“失足青年”。西去列车载着丝竹和他的梦一起向前。十一年后,当母校看到了...
关键词:新疆 油画写生 美学追求 维吾尔人 中华民族精神 专业本科 审美意识 师范大学 文化批判 油画艺术 
试论闻立鹏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美术观察》1996年第10期34-35,共2页呼喜江 
一 宽大的胸怀,古今的借鉴 闻立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战士闻一多之子。父亲对绘画、篆刻、文学、诗词等方面的喜爱与精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因而,他勤奋好学,能博览群书,吞吐古今,对中国诗歌、书法、哲学、美学、文学等均...
关键词:油画艺术 中国油画 共生美学观 闻一多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诗歌 国际歌 美学追求 民族艺术 中国气派 
悲壮太行
《美术观察》1996年第4期37-38,20-21,共4页吕云所 
我出生在太行,是道地的太行山民之子。太行的博大、沉雄、浑厚、凝重的特质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1962年我在天津美院的毕业创作《漳河畔》组画,以及1963年的《老来红》的问世,曾以牧歌式的泥土画风描绘过太行的山川风物、田园意境,曾被...
关键词:太行山 大自然 毕业创作 造型语言 美学追求 现代观念 生命载体 现代构成 山川风物 慷慨悲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