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旗制度

作品数:63被引量:15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吕文利郭胜利吐娜刘炳辉曹锦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口学刊》《新疆地方志》《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研究述评
《满族研究》2023年第2期46-50,共5页乔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钦定理藩院则例》满蒙汉诸本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208)阶段性成果。
清王朝在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问题上颇有建树,实行蒙古盟旗制度便是其重要表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清代蒙古盟旗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本文拟对近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
关键词:清代 盟旗制度 研究述评 
盟旗制度与清代内蒙古地区的社会变迁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0-18,共9页郝文军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9BZS004)。
盟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在实现统治者“众建以分其势”政治目的时,客观上也对清代内蒙古社会的政治生态、生产和经营方式、畜牧业经济以及环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行政管理制度上,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
关键词:盟旗制度 内蒙古 社会变迁 
清朝政治制度对科尔沁女子服饰的影响被引量:3
《服装设计师》2022年第2期115-121,共7页田苏琦 董奇 史慧 段廷 
蒙古族传统服饰(05040220180605621489)国家艺术基金;“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270)。
蒙古族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部落服饰形成的文化脉络,目的是为现代中国风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与文化底蕴。通过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清朝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背景出发,溯源清代以前满蒙服饰特点,...
关键词:盟旗制度 联姻 满族 蒙古族 科尔沁蒙古族服饰 
硬治理:清朝盟旗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实施效能被引量:6
《河北学刊》2022年第1期79-87,共9页吕文利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国家统一史”(20@WTZ002)。
清代统治者以“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原则,在蒙古地区实施了盟旗制度,以持续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目标。盟旗制度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施的根本制度。随着蒙古地区逐渐纳入版图,清朝统治者也逐渐在广大蒙古地区...
关键词:盟旗制度 运行机制 实施效能 
制度转型与认同建构: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经验--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的考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8-45,共8页李冬慧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地区乡村转型发展的多维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701195)的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内蒙古牧区在盟旗制度、苏鲁克制度与喇嘛教构成的社会环境下,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作为外部嵌入式的社会改革,通过破除旧制、赋权于民、"三不两利"政策等技术性治理改革,解构了...
关键词:社会转型 民主改革 盟旗制度 “三不两利” 内蒙古牧区 
使者特磊与雍正朝对准噶尔的设旗编佐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68-176,共9页刘锦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准噶尔问题与清朝西北疆域形成研究”(项目编号:15CMZ0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雍正朝准噶尔政策研究”(项目编号:GD14XLS04)的阶段性成果.
雍正七年(1729)四月,雍正帝以征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躬诣太庙告祭。正当此时,准噶尔派使者特磊出使清朝。特磊奏称出使是送罗卜藏丹津而来,其供词使清军西征变得被动。特磊出使打乱了清朝的西征计划,雍正帝令岳钟琪等预谋征讨方案。...
关键词:雍正朝 准噶尔 噶尔丹策零 设旗编佐 盟旗制度 
浅析清代的盟旗制度对蒙古族社会的影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00284-00285,287,共3页马玉萍 
清政府通过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蒙古族成为清政府在北方移动的“长城”。同时,该制度的推行对蒙古族的畜牧业、农业和社会阶级等方面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关键词:清代 盟旗制度 蒙古族 
从土尔扈特部安置措施看清朝对蒙古诸部政策被引量:2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59-62,83,共5页林航 乔美玲 
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RCZX11)阶段性成果
1771年,土尔扈特部自伏尔加河流域东归故土,清政府隆重接待这支蒙古部落并予以了妥善安置。在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具体过程中,清政府采取了封爵厚赏王公贵族、赈济部众以安其心、众封领地以分其势、兴黄教以施教化等一系列举措。通过对其...
关键词:土尔扈特 边疆蒙古地区 盟旗制度 黄教 渥巴锡 
清王朝构建民族政治认同的遗产和困境——以蒙古的政治认同为例被引量:1
《满族研究》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牛玲玲 
清王朝以盟旗制度为基本架构,辅以王公年班、满蒙联姻等等旨在“以德怀之”的制度,在增进皇帝、皇室与蒙古王公感情的基础上,对其委以重任,蒙古王公贵戚又在建功立业过程中,将对皇室的效忠之情,升华成对大清江山社稷的依恋之情。这种系...
关键词:民族政治认同 盟旗制度 王公年班制度 满蒙联姻制度 
清王朝构建政治认同的遗产和困境——以蒙古为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3期4-4,共1页牛玲玲 李光映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蒙古族地方治理体系变迁研究-基于满清至建国的历史和实证分析》,项目编号:NJSY16554。
清统治者通过在文化内部获取政治认同的方式,成功构建了边疆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以蒙古为例,清廷以盟旗制度为政治基础,通过铸固血缘纽带的满蒙联姻制度、拉拢贵族的王公制度和年班制度以及考虑军事安全的驻防制度,获得了蒙古对清的政治...
关键词:盟旗制度 满蒙联姻制度 王公制度 驻防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