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语

作品数:773被引量:1733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戴庆厦孙宏开郑连斌宇克莉张兴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南茶马古道视域下的藏彝走廊民族关系探析
《新华文摘》2025年第4期62-65,共4页刘礼堂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藏彝民族走廊是我国川滇藏交界处一个重要的走廊地带,该区域山河纵贯,形成了众多南北走向的山间河谷和东西走向的穿山孔道,历来是藏缅语诸民族流动迁徙的活跃区域。西南茶马古道,尤其是其中的川藏线、滇藏线,贯...
关键词:茶马古道 山间河谷 藏彝走廊 民族走廊 走廊地带 川藏线 滇藏线 藏缅语 
彝缅语语气助词的功能类型——兼与汉语比较
《贺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0-86,147,共8页吕羿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治理的理论体系与路径研究”(22YJC740015);教育部教育类教指委中文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从语言上看锡伯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JGYB098)。
研究语气助词需要弄清其功能大小,以及是否兼表人称、数、时体、方向等功能。彝缅语中16种语言都有单功能性语气助词,只表达句子的语气;有10种语言有多功能性语气助词,可分为非形态型和形态型两种。形态型多功能性语气助词区分人称、数...
关键词:语气助词 彝缅语 汉语 
西南夷——大理国的神秘起源
《春秋》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高洪雷 
在很久以前,氏羌部落游牧在风如刀、沙如鞭的青藏高原上。公元前3世纪,秦国开始大规模进军边疆少数民族部落。氏羌的一支离开故乡赐支河,沿着青海、甘肃、四川的山谷辗转南逃,经过数千里的艰难跋涉,流浪到大渡河、雅碧江流域,也就是今...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 藏缅语族 大理国 西南夷 中国西南地区 流浪 大渡河 部落 
藏缅语交互结构“形式-语义”多功能现象的语义地图分析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2期184-213,321,共31页魏海平 黄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境内汉藏语交互范畴的类型学研究”(23XJC740005)阶段性成果
本文整理出藏缅语的63种语言(含方言)的73个具体交互义编码标记形式,归纳出重叠式、后置式、前置式、嵌入式、合用式、交互义构式6种结构类型。用语义地图模型表明交互结构的“形式-语义”多功能现象在概念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并通过藏缅...
关键词:藏缅语 交互结构 语义地图模型 类型学 
藏缅语的“指+名+指”结构——兼论指示词的功能
《民族语文》2024年第6期56-69,共14页朱艳华 费露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4YCX011);国家民委委托项目“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交融实证与资源发掘(2023-GMI-015)”资助。
“指+名+指”是藏缅语指名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存在于藏语支、羌语支、景颇语支的部分语言中。本文根据构成特点对这一结构进行分类,并考察该结构中名词前后两个指示词的不同功能,提出区分指示词称代、限定和定指这三种功能的方...
关键词:藏缅语 “指+名+指”结构 指示词 语用功能 
中华“猴文化”和孙悟空形象的演变
《炎黄春秋》2024年第11期99-102,共4页孙烈举 
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猴文化”先秦时期,康藏青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族群——古羌族。《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正是以古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古羌人从西北向四周迁徙,与其他族群融合,逐渐演变成汉藏语系藏缅...
关键词:古羌人 藏缅语族 孙悟空形象 古羌族 族群融合 汉藏语系 拉祜族 珞巴族 
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身高和体质量与身体长度和宽度指标的相关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5期66-74,共9页高雯芳 王汝桂 张兴华 宇克莉 郑连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978,31401022,31271283,31671245)。
在四川、云南和西藏调查了1222例(男性576例,女性646例)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成人的身高、体质量和身体长度、宽度指标,研究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的身高、体质量与身体长度、宽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坐高、上臂长、前臂长、...
关键词: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 身高 体质量 长度指标 宽度指标 
藏缅语陈述选择复句关联标记特征分析
《民族语文》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范丽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藏缅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17BYY177)”;中国传媒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项目“藏缅语并列结构的类型比较研究(CUC24ZL0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根据关联标记的位置对29种藏缅语(含方言)的陈述选择复句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藏缅语陈述选择复句关联标记的位置以双标记模式“G-P,G-Q”为优势模式;在“P-G-Q”模式中,“P-G,Q”应该是较早的模式。藏缅语陈述选择复句关联标记多为多...
关键词:藏缅语 选择复句 关联标记 分析型 
萝卜寨羌语的格标记与话题结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王保锋 关东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羌语支语音类型研究(21BYY179)”的阶段性成果。
萝卜寨羌语以SV或APV为主要语序,格标记是其论元结构配置的重要手段,句子的组织结构主要受语义和语用的制约。话题一般出现在句首,施事论元比其他论元更具有话题性。
关键词:藏缅语 格标记 信息结构 
彝缅语的通用类别词
《民族语文》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姜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18ZDA298)”的阶段性成果。
通用类别词是量词系统中泛用程度较高的一种,其所搭配的事物至少跨越两个生命度等级,分类的作用已不太明显。在彝缅语各语言及方言中,通用类别词的形式、数量及分布情况既相似也有不同之处,体现了彝缅语各语言、方言间的亲疏远近,也说...
关键词:彝缅语 通用类别词 来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