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诗

作品数:33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东玲王凤苓韦燕宁贠娟邢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江西服装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青年》《榆林学院学报》《广西文史》《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禹锡民俗诗新论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14-118,128,共6页孟毅苗 郑真先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幕府与文学研究”(19SJA16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魏六朝幕府与文学研究”(20YJC751054)。
刘禹锡长期谪居朗州、连州、夔州等地,创作了大量的民俗诗。这些诗歌真实书写了颇具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生动再现了贬谪之地畲田烧山等原始野蛮的农作方式、采菱淘金等艰险辛劳的生产模式以及踏歌狂舞等自由奔放的婚恋习俗。诗中所体现...
关键词:刘禹锡 民俗诗 民间信仰 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 
刘禹锡创作民风民俗诗缘由探析
《安顺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伍微微 
2022年贵州省省级“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国古文学”;2023年安顺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文旅融合文化育人——基于本科高校文旅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3JXCGPY01)。
刘禹锡深受自身遭遇、创作心态、民间歌谣、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创作的民风民俗诗反映了偏远地区的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婚姻爱情等多方面的风俗人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价值。厚重朴实的风俗传统与亲身经历使其诗与其他文人...
关键词:刘禹锡 民风民俗 诗歌 创作缘由 
王十朋行旅诗与民俗诗
《温州人》2023年第7期78-81,共4页张声和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生于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他是南宋政治家、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他以“揽权”中兴为庭对,被宋高宗亲擢为状元。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时,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
关键词:王十朋 行旅诗 民俗诗 论语解 梅溪 侍御史 宋高宗 
中西诗学互鉴:基于民俗志诗学的理论建构
《东岳论丛》2023年第4期44-53,共10页郑艳 
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竹枝词的文本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DZWJ04)的阶段性成果。
从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国诗学理论与西方诗学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也有着可以对话并且兼容的成分。在明细化的现代学科建设与平等学术对话的社会背景之下,中西诗学互鉴为重新认识和研究某种文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以这一视域为起点...
关键词:中西互鉴 诗学 民俗诗 元民俗 民俗志诗学 
吴越农事民俗对苏轼诗歌的影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杨潇棋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9D025)。
苏轼是北宋时期用诗歌记录地域民俗的重要诗人,他曾多次在吴越地区做官,深受吴越民俗文化的浸染。苏轼反映吴越农事民俗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题材,而且成为其批判时政的载体。吴越民俗文化对苏轼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
关键词:苏轼 吴越 农事民俗诗 创作 影响 
《文化视野中的北宋民俗与民俗诗研究》述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刘俞廷 
王凤苓所著《文化视野中的北宋民俗与民俗诗研究》一书于2018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民俗为切入点,以北宋诗为范畴,探讨其中的民俗学价值、史学价值、思想审美倾向等诸多内容。北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代,北宋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
关键词:文人士大夫 民俗诗 北宋诗 民俗学价值 新华出版社 审美倾向 史学价值 民俗活动 
元代诗歌中的草原民俗书写与士人心态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3-19,共7页赵延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6ZDA176)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草原民俗诗歌彰显了诗人对草原的地域想象和对游牧文化的认同。随着元人正统观念的演进,草原民俗诗创作群体逐步壮大,形成了全元社会创作草原民俗诗的风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反映民俗的范围上,...
关键词:元代 草原民俗诗 士人心态 
以“民俗诗”的视角解读京津民俗——评《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以京津竹枝词为例》
《文史杂志》2019年第4期119-120,共2页车振华 
竹枝词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其体制固定、风格谐趣、内容庞杂、题材广泛,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承,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对竹枝词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本体研究,即对竹枝词作...
关键词:竹枝词 民俗学 解读 词研究 民俗诗 京津 文献价值 艺术形式 
元初北方诗人的南方景物民俗诗研究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辛昕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末明初蒙古色目士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学创作研究"(17CZW028)的阶段性成果
元初南北统一前后,以刘秉忠、郝经、王恽等为代表的北方文人因随军、仕宦等因素南下,创作了许多描写南方自然景物与民风民俗的诗作。他们用北人笔法描写南方山水风俗,使诗歌在内容、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以北宗为主南北兼容的特色。
关键词:刘秉忠 郝经 王恽 景物诗 民俗诗 
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多重因素
《兰台世界》2016年第10期104-106,共3页王凤苓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坛泰斗,其民俗诗的创作不仅对宋诗题材扩大、诗风形成乃至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也全方位展现了北宋的民俗文化。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乡间生活经历及家世背景奠定了其民俗诗创作的心理认同基...
关键词:梅尧臣 民俗诗 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