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期

作品数:201被引量:13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矫克华陈学文杨艳秋周楠李永芳更多>>
相关机构:故宫博物院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赵立志书法作品 明代书法兴衰给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
《书画艺术》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赵立志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明代恢复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并以程、朱理学作为取士的标准。明初的统治者并非不重视书法教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规定“诸生要临摹著名书法家的字,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大家...
关键词:书法作品 书法教育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书法 大明王朝 书法创作 明代初期 文质彬彬 
《升庵诗话》中杨慎的诗学批评思想及其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陈柯垚 陈海龙 
一、杨慎诗学思想的形成背景《明史·杨慎传》赞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由此可见杨慎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杨慎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巴蜀文化的影响,也离不开其老师李东阳的影响。明代初期,由...
关键词:诗学批评 杨慎 李东阳 巴蜀文化 程朱理学 明代初期 经世致用 社会历史背景 
明清肖像画艺术特征与嬉变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5期120-123,共4页裴书鸿 
明清肖像画经历了一个由承继传统到注重写实,再到中西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肖像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审美追求的嬉变、对于表现手法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明代初期,画家在创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皇室...
关键词:中西融合 明清肖像画 艺术创作 动态发展过程 明代初期 唐宋时期 表现技巧 审美标准 
浓情火把 以节兴旅
《云南农业》2023年第12期10-10,共1页杨增外 
老角寨距马龙城南3000 m,因村居小山似凤凰而又名凤凰湾,村前绿水环绕、稼禾遍野,村后丘陵沃地、青山相连。明代初期本是一个300余户的彝族村,洪武南征后,彝迁汉居。火把节成为彝汉共同认知的祈丰节,基于这历史传承,老角寨火把节延续至...
关键词:火把节 明代初期 南征 历史传承 
潇贺古道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当代广西》2023年第24期51-51,共1页刘剑飞 何锋 李荣韬 
冬日,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一片勃勃生机,向日葵和格桑花竞相开放,在红黄交织的图景映衬下,一旁的风雨桥、古民居彰显十足的韵味。近年来,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古村落岔山村,依托古道文化,结合乡土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
关键词:富川瑶族自治县 乡村旅游业 乡村振兴 振兴之路 乡土风情 潇贺古道 明代初期 格桑花 
万里长城第一楼——代县边靖楼
《山西老年》2023年第12期49-49,共1页潘春华 
边靖楼,亦名“谯楼”,位于京原铁路线上的山西代县。它笃立于县城中央,坐北朝南,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重要军事设施,故俗称“鼓楼”。边靖楼这一典型的军事防御性建筑,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明代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被摔出...
关键词:明代初期 朱元璋 军事设施 元朝 代州 雁门关 防御性 
明代初期古剌诸土司地望问题新探
《历史地理研究》2023年第2期13-24,157,共13页谢信业 
明代早期的历史文献和发现于印度阿萨姆邦的明代“底马撒宣慰司”信符,表明明代初期设于西南极边之地的古剌诸土司实际上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一带。汉唐以来,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便是连接中国与南亚次大陆的陆上交通要地。明王朝统一...
关键词:明代 古剌 土司制度 阿萨姆 
楼台百戏古今见——大同皇城戏台
《建筑》2023年第2期92-95,共4页刘宏超 陈艳艳 包佳良 侯晓萱 
山西的古代戏台,不仅是一类建筑形式,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展厅。山西地区自元代起戏曲文化便十分繁荣,戏曲多在乡村和城市街头演出,民间戏台也随之大为发展。明代初期,山西戏曲北杂剧已较为成熟,明代中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剧种相...
关键词:青阳腔 山西戏曲 明代初期 戏曲文化 戏台 明代中叶 弋阳腔 城市街头 
明代初期宫廷花鸟画功能初探被引量:1
《国画家》2023年第1期91-92,共2页田怀良 
探索绘画的功能,是绘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乃至以后延续的意义,也是我们学习绘画的一种方式。历朝历代的宫廷绘画都代表了各朝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但是宫廷绘画既得益于宫廷的各种有益条件,又受制于宫廷的各种约束,是绘画中很有代表性...
关键词:宫廷绘画 花鸟画 功能 
古都丽影城门楼——图画明信片讲述老北京建筑的故事(七)之四
《集邮》2023年第2期34-37,共4页梅海涛 
三、外城的7个城门楼明代初期建设北京城时,并没有考虑营造外城。后来,为了防御外部入侵决定修建外城。外城是相对内城而言的,最初计划围绕内城修建,但因工程浩大,财力不足,所以最终只修了南城一面,便“鸣锣收兵”了,其工程质量,远远比...
关键词:明代初期 城门楼 工程质量 明信片 永定门 广渠门 东便门 西便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