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

作品数:277被引量:29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世瑜孔定芳赵秀丽胡丹明月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遗民挽歌:清初武术的时代宿命和历史影响
《少林与太极》2025年第2期39-43,共5页王晓晨 赵洋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指出:“明清鼎革之际一段历史,在全部中国史上实有重要意义”。源自汉族内部的武术活动怎样应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国武术的特殊性与明清易代的历史特殊性有何联系?“亡国亦王天下”的境遇给武术带来了哪些...
关键词:武术活动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武术 明清鼎革 中国史 明清易代 宿命 内涵变化 
从“权便之法”到“经常之制”——论清初四川边茶贸易与茶法的恢复
《中国茶叶》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高雪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36)。
明代四川与藏地的边茶贸易曾经兴盛一时,而明清易代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则对发展旺盛的边茶贸易予以了沉重打击,也破坏了原本的管理秩序,文章以清初茶法的变革为线索展开研究。清朝在建立之初面对难以迅速恢复明代茶法旧制的现实窘境,只能...
关键词:四川 边茶 明清易代 茶法 
“17世纪危机”冲击下中国和欧洲的国家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88-203,208,共17页朱浒 
在17世纪全球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大规模的国家崩溃,也都按照各自的政治逻辑,开启新一轮国家构建进程。清代中国通过重构“大一统”国家观,实现了多民族、大规模的国家统一。欧洲则兴起现代自然法学派的国家学说,为威斯特...
关键词:“大一统” 自然法 明清易代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海西女真哈达部遗裔王世忠生平事迹考述
《清史论丛》2024年第2期71-95,共25页陈永祥 
海西女真哈达部末代首领猛骨孛罗之子革把库,在哈达部灭亡后入明,改名为王世忠,受明朝的抚养长大。在之后明与后金的长期对峙中,明朝借助王世忠联系女真叶赫部和蒙古察哈尔部,以抗御后金。王世忠从事时间长、范围广、关系重大,且取得了...
关键词:王世忠 海西女真哈达部 叶赫部 蒙古察哈尔部 明清易代 
棱镜下的“起义”:海宁抗清运动与地方社会
《史林》2024年第6期92-102,215,共12页朱亦灵 尹雅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抗清运动与明清之际江南社会”(63232132)阶段性成果。
清初海宁县的抗清运动存在县城与硖石镇两个主要据点,形成特殊的“双中心”式的抵抗结构。海宁县城的抗清运动与以反乡绅运动为主体的社会冲突合流,未能形成统一的领导结构,也加剧了社会动荡,很快覆灭。硖石镇的抗清运动由举人周宗彝领...
关键词:明清易代 社会冲突 市镇 乡绅 
越“死殉” 择“生隐”——论清初遗民杂剧的生死观
《四川戏剧》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李彩云 任刚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西域文学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研究”(项目编号:2023BZW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清初遗民而言,直面生死并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既关乎节义操守的秉持与否,也影响人生意义的求证成败。相比正统庄重的诗文,作为“余事”的杂剧因其书写规制和写作特色更能反映清初遗民的生死观。基于题材敷演的形式需要与心迹剖白的情感选...
关键词:清初遗民杂剧 生死观 遗民群体 明清易代 
《隋史遗文》与明末农民起义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7-11,共5页石雷 
《隋史遗文》研究的外部条件十分匮乏,尤其是与版本及成书直接相关的史料。从袁于令本人经历、所处时代环境及文本内部寻找新的线索,对小说中的矛盾进行合理化的解释,讨论袁于令如何利用隋唐历史,为自己的叙事意图服务。《隋史遗文》中...
关键词:《隋史遗文》 明末农民起义 明清易代 陈继儒 
明清易代之际项圣谟的创作心境与隐逸思想探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韩继财 
朝代的更迭致使许多文人或入仕者流入新朝,经历国破家亡的文人士大夫往往难于臣服新朝,心中充满郁勃愤悱之气,寄情于诗词书画,作品往往能呈现出其人格结构、精神追求与处世哲学。经历了明清易代的项圣谟,从嘉兴项氏望族转为隐逸的鬻画者...
关键词:项圣谟 逸气 枯树 《写生山水册》 
当紫禁城遇见凡尔赛宫:康熙宫廷的法国风景
《月读》2024年第7期30-36,共7页高希 
17、18世纪的中国,经明清易代,迈入“康乾盛世”;西方的法国,也正迎来辉煌、强盛的黄金时代。清朝的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怀着对彼此国度的强烈兴趣,开启了中法两国交往的大门,中华文明的包容品质与法兰西民族的探索精神珠联璧合,促...
关键词:路易十四 康熙皇帝 康乾盛世 凡尔赛宫 明清易代 中华文明 珠联璧合 紫禁城 
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新华文摘》2024年第12期164-164,共1页何国璠 韩昭庆 
何国璠、韩昭庆在《历史研究》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明清都曾采取沿海岸线横向展布的长卷式海图来呈现全域海疆。长卷式的装顿方式决定了绘制海图时,可供选择的方位主要有“海上陆下”与“海下陆上”,相应地导致万里海疆叙述次序有所不...
关键词:明清易代 《历史研究》 叙述次序 方位 海图 海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