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池塘

作品数:29被引量:1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卓佳曹煜成文国樑黄洋周银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经济动物学报》《现代农业》《福建农业》《中国水产》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性粘土对对虾养殖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调控作用
《海洋与湖沼》2024年第6期1428-1435,共8页陈静 池连宝 姜凯钦 姜文彬 曹西华 俞志明 宋秀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622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6210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36400号。
高强度养殖活动显著改变了主要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循环过程,导致养殖水体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有害藻华频发,既限制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对周围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2023年5~9月...
关键词:养殖水体 改性粘土 主要生源要素 有机碳 营养盐 调控作用 
海水稻田湿地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净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
《南方水产科学》2023年第3期19-28,共10页张新新 李婷 李少文 朱长波 张博 苏家齐 阮国良 张晓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24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1XT040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010009);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17)。
为探索海水稻-对虾塘田生态联作模式中稻田湿地的水环境净化作用,分别开展了稻田净化单元在夏、冬季对虾养殖周期的尾水处理效果研究。夏季试验中,对虾养殖尾水经不同种植密度的海水稻和常规水稻稻田净化处理,6周后各处理尾水中氨氮(NH_...
关键词:塘田联作 养殖尾水 海水稻 无机氮 人工湿地 
对虾养殖池塘微囊藻毒素厌氧降解菌群的选择富集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
《经济动物学报》2022年第4期319-325,共7页张玮锋 王鑫宇 戴伟 毕相东 秦庚华 吴疆 李亚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172978);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民生科技专项(21CX6NP223);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8KJ270)。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可造成对虾肝胰腺损伤,引发急性肝胰腺坏死等疾病,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底泥微生物厌氧降解在削减对虾养殖池塘MCs危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以MCs为唯一碳氮源,对初筛获得的对虾养殖池塘底泥中MCs厌氧...
关键词:对虾 微囊藻毒素 厌氧降解菌群 群落结构特征 养殖池塘 
亚热带河口区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变化被引量:4
《湖泊科学》2022年第3期881-893,共13页洪妍 杨平 仝川 赵光辉 李玲 唐晨 张彦 谭莹莹 阮蔓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070,4167108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136,41807439);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066,JT180065)联合资助。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评估水产养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环节,对渔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于2018年510月,采用黑白瓶法对闽江河口区的3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塘(PondⅠ、PondⅡ和PondⅢ)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初步...
关键词:水产养殖塘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GPP/R 系数 时空变化 亚热带河口 
对虾养殖池塘蓝藻及其防控措施
《渔业致富指南》2018年第23期56-58,共3页马良骁 
蓝藻是对虾养殖池塘的常见藻类,如微囊藻、颤藻、螺旋藻、鱼腥藻、平裂藻、色球藻、席藻、项圈藻等.蓝藻无叶绿体,无真核,有70s核糖体,细胞壁中含肽聚糖,这也是使用红霉素能杀灭蓝藻的原理.蓝藻具有类囊体,类囊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包括叶...
关键词:养殖池塘 蓝藻 防控措施 对虾 β-胡萝卜素 光合色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 
对虾养殖池塘中“藻相”和“虫相”的研究
《水产养殖》2016年第11期5-6,共2页李爽 丁茂昌 潘玉洲 
2014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约为24 hm^2,占世界对虾养殖面积的12%左右,对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该试验采取生物水质调控技术,从“藻相”和“虫相”入手,通过接种老水,使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单胞藻、轮虫、桡足类、虾苗形成稳定食物...
关键词:养殖池塘 单胞藻 对虾 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面积 养殖品种 水质指标 养殖模式 
对虾养殖池塘内混养鲻鱼和罗非鱼对水环境及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生态科学》2015年第6期86-92,共7页李俊伟 朱长波 颉晓勇 郭永坚 陈素文 张文文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014ZD01);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B201500B04);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3B090500081;2013B04050002)
通过比较对虾—鲻鱼(SM)、对虾—罗非鱼(ST)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含量、颗粒物质、浮游生物以及对虾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研究了鲻鱼(Mugil cephalu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对虾养殖池塘内(1000 m2)的生态效益。实验时间为100 d...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混养 鲻鱼 罗非鱼 
微生态制剂对中国对虾养殖池塘底质改良效果的探讨被引量:3
《河北渔业》2015年第6期12-13,共2页王亚维 
以中国对虾为养殖对象,通过在其养殖环境中施加不同浓度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池塘底质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池塘底质改良作用。试验选用了4个池塘,经60d的养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各处理池塘底质中有机...
关键词:中国对虾 微生态制剂 底质改良 异养菌 
对虾养殖池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海洋与渔业》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黄允基 杨铿 蔡洪利 杨道伟 
传统的养虾理念是"养虾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
关键词:对虾养殖 有益细菌 微藻 技术实验 养殖水体 养殖密度 养殖模式 溶解氧 有害细菌 降解转化 
对虾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调控技术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2013年第7期96-97,共2页吴耀华 
对虾养殖者误解为增加放养虾苗密度,多投饲料便能获得高产,使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大量增加,池塘底部污泥的沉积。经常出现在对虾养殖中后期,氨氮和亚硝酸盐居高不下,虾病逐年加重。
关键词:对虾养殖 亚硝酸盐 养殖池塘 调控技术 氨氮 排泄物 中后期 虾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