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石刻

作品数:32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春新孙垂利李雅梅屈婷吴中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今传媒》《精品》《学术探索》《艺术家》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朝至唐入华粟特人墓葬石刻中的神祇形象服饰
《美化生活》2025年第2期0055-0057,共3页黄睿敏 
安丙家族墓葬石刻中乐舞文化研究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年第7期71-74,共4页肖路路 田梓娇 
安丙家族墓中的石刻乐舞图实物资料保存完好,它不仅可以直观反映乐舞发展到宋代时的阶段特征,更能反映乐舞文化在墓葬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及乐舞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墓葬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宋代重文抑武的政治倾向,...
关键词:安丙家族墓 乐舞图 乐舞文化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艺术特点分析被引量:1
《炎黄地理》2023年第2期95-97,共3页高媛 
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四川地区宋元明墓葬画像石刻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编号:SC22B129);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21YJTD13);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建设成果【编号:川社联(2022)2号】。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凭借鲜明的民俗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历久弥新、延绵不绝,形成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汉代石刻艺术成就,推动了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长足发展。基于对汉代石刻艺术的继承,宋代墓葬画像石刻更加强调创新、创造,以此彰显出...
关键词:墓葬石刻 汉代石刻 宋代墓葬 民俗特色 艺术起源 画像石刻 纹饰图案 延绵不绝 
宋代巴蜀地区墓葬石刻的三层象征性空间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67-77,共11页夏悦 孙垂利 
宋代巴蜀地区拥有大量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墓葬石刻。这些墓葬石刻由于其配置和各自展现的功能,在地下构建出一个特殊的象征性的礼仪空间。本文基于艺术史研究关于“空间性”的理论范式,通过考察这些墓葬石刻的内容及其功能,发现其为...
关键词:宋代巴蜀地区 墓葬石刻 地下家园 礼仪空间 宗教空间 
宋大曲图像遗存研究
《中国舞蹈学》2022年第2期105-122,416,417,共20页陈家乐 
宋大曲在宋代主要由教坊掌管,教坊分四部为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云韶部。此四部的设立是依据唐制,但是又有了新的发展。四部名称的增减,尤其是云韶部的记载未与其余三部在一处更有其背后的原因。大曲不仅有乐曲演奏其中还兼备舞蹈演...
关键词:宋大曲 队舞 墓葬石刻 云韶部 
东汉墓葬石刻的民间宗教表征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58-64,共7页杨子墨 
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汉代山东墓葬石刻艺术的宗教信仰研究”(项目批准号:J18RB2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以东汉墓葬石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墓葬石刻形制、造价、石工、发愿等内容着手,探讨墓葬石刻所反映的东汉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涉及东汉社会民众的生死观、孝悌观、神祇观等内容。
关键词:东汉墓葬石刻 民间宗教信仰 黄老重生 祖先崇拜 厚葬明孝 
制作与观看——作为媒介的东汉墓葬石刻被引量:1
《今传媒》2019年第8期142-145,共4页吴枞 
东汉墓葬石刻作为社会的交叉点,在国家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媒介意义。制作者与观看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利用石刻传递自己的声音,本文通过对这些声音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思想进行分析,了解墓葬石刻的制作...
关键词:制作过程 赞助者 观者 多重性 文化意义 
墓葬石刻精品——成都永陵石刻
《精品》2019年第1期154-154,共1页杨勤艺 
前蜀永陵石刻所处的时间坐标正当中国历史上唐、宋两个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之间,永陵石刻所代表的前蜀时期四川地区的雕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将前蜀永陵现存代表性石刻及研究观点进行梳理,研究永陵石刻对研究唐、宋雕塑...
关键词:成都永陵 前蜀 石刻 墓葬 
辽代墓葬石刻的常见题材刍议——以鞍山地区辽墓画像石为例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8年第1期267-274,共8页王立伟 
目前发现的辽代画像石墓中的画像石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对于研究辽代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鞍山地区发现的两座辽代墓葬出土的画像石对辽代贵族墓葬内画像石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契丹 辽代文化 辽代墓葬 画像石 
墓主之位——宋代巴蜀地区石室墓葬后壁题材安排被引量:2
《美术学报》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孙垂利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宋代墓葬石刻艺术造型研究"(项目编号:2014YBYS095)系列成果
两宋时期的巴蜀地区由于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大量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墓葬石刻,艺术性地呈现出了区域宋人对死后世界的丰富想象。本文在分析大量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发现其后壁位置的题材有的直接雕刻了墓主人的形象,有...
关键词:宋代 巴蜀地区 墓葬石刻 后壁题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