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导热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赵兰萍徐烈孙恒李兆慈陈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矿业科学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低温与超导》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颗粒堆积床接触导热的数值分离和分析被引量: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第11期91-95,111,共6页陈波 步珊珊 孙皖 马在勇 张卢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6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2650);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Xm2016024)
为了分析不同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下接触导热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孔隙尺度的接触导热的数值分离方法,在不同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6~4400)下对简单立方结构堆积床中的接触导热进行了数值分析。当忽略接触导热时,计算模型中...
关键词:堆积床 有效导热系数 接触导热 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 
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第7期67-71,共5页步珊珊 陈波 田兴 孙皖 马在勇 张卢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6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2650);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Xm2016024)
为了分析相邻颗粒的接触模式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分析了 3种不同的接触模式下有序堆积球床堆的有效导热系数。首先采用间隙模型分析了不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然后采用面接触和短圆柱模型分析了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
关键词:球床堆 有效导热系数 接触导热 接触模式 
滑动粗糙表面接触导热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矿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246-253,共8页刘雨薇 李和言 叶福浩 吴健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042)
通过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对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接触导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接触热导定义为滑动速度、接触压强、材料热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函数,并且分析了3个无量纲参数对接触导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往复运...
关键词:滑动接触 粗糙表面 热传导 接触热导 往复运动 
真空深冷环境下不锈钢与玻璃钢接触导热的影响因素研究
《深冷技术》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朱鸣 寿比南 黄强华 张波 
搭建了基于真空深冷环境下一维稳态热流的固体界面接触导热研究的试验装置,制作了3对不锈钢—玻璃钢测试试样,每对试样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在真空深冷环境下对不锈钢—玻璃钢界面接触导热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界面接触压力和接...
关键词:真空深冷 不锈钢 玻璃钢 接触导热 接触压力 表面粗糙度 试验 
静电卡盘与晶圆之间的接触热阻研究被引量:1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孙钰淳 程嘉 路益嘉 季林红 王春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2011ZX02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284)
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晶圆的温度控制是关键的技术之一。控制晶圆温度的主要部件即是静电卡盘,因此静电卡盘与晶圆之间的接触热阻研究至关重要。晶圆是依靠静电而吸附在静电卡盘表面的,且粗糙接触面之间充有稀薄的氦气。本文将静电吸...
关键词:接触导热 气体导热 热阻 静电卡盘 晶圆 稀薄气体 影响因素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分形模型被引量:9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296-299,共4页赵兰萍 徐烈 
在表面分形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Mandelbrot-Tian(M -T)分形网络模型和经典接触导热理论 ,建立了包含接触点基体热阻和收缩热阻在内的接触导热分形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被传统模型所忽略的基体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的比例 ,对以往接触...
关键词:接触导热 分形 收缩热阻 
低温真空下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赵兰萍 徐烈 
在 1 1 0~ 3 2 5K温度范围内 ,对低温下两种常用接触材料———不锈钢和铝 ,进行了大量的接触导热试验研究 ,着重探讨了接触热导与界面载荷、温度和表面分形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在该实验条件下 ,两种材料接触热导与载荷关系的...
关键词:低温真空 固体界面 接触导热 接触热阻 实验 航天器 飞行环境 
空间超流氦中低温界面热阻最佳热耦合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1期66-68,共3页张亚黎 王惠玲 徐虹玲 黄良璧 
针对红外探测器与制冷元器件的接触中低温界面热阻最佳热耦合问题 ,分析了两固体接触面的情况 ,认为接触热阻是一个受材料性质、表面粗糙度、负载、温度、介质、表面氧化物膜和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制作了Al Cu...
关键词:空间超流氦 低温界面热阻 最佳热耦合 接触界面 接触热阻 接触导热 
低温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hysteresis”现象的研究
《低温与超导》2002年第3期46-49,共4页赵兰萍 徐烈 
文中以强化低温固体界面间的接触导热为出发点 ,实验测定了低温环境下两种金属界面在过度加载前后的接触热导值 ,指出过度加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强化导热方法 ,对卸载过程接触热导率大于同次加载过程接触热导的“hysteresis”
关键词:低温固体界面 接触导热 过度加载 强化导热 金属界面 “hysteresis”现象 
用轮廓离散法研究粗糙表面间的接触导热被引量:5
《低温工程》2000年第6期52-57,共6页赵兰萍 徐烈 
通过STAR-1型表面轮廓仪对粗糙表面实际形貌的测定,分析得到了实际表面微凸体的高度分布和曲率分布,发现微凸体的高度分布并非高斯,而曲率分布则呈随机状态。运用轮廓离散的方法和显微硬度的概念,得到了各高度下微凸体的数量...
关键词:粗糙表面 微凸体 接触导热 轮廓离散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