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阻尼

作品数:57被引量:32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良兰国生温淑花陈永会田红亮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塑性工程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凸体相互作用的圆柱面切向接触阻尼模型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149-154,159,共7页赵海路 张学良 许雍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32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01D111248);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xcx212074)。
基于三维分形接触理论,引入曲面接触系数,建立了考虑摩擦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圆柱面切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应用MATLAB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切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载荷、分形维数、切法载荷比、材料的特性参数和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摩擦 微凸体相互作用 圆柱面 切向接触阻尼 
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能量耗散弹塑性分形模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孙万 姚志广 任晓霞 郭政堃 兰国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32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1D011062);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2L611);山西能源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ZY-2023012)。
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能量耗散建模时,只考虑微凸体弹性变形时的储能和塑性变形时的耗能是不完全的,因为微凸体存在弹塑性变形情况。通过引入微凸体加卸载模型,分离了处于弹塑性变形的微凸体的能量储存与耗散,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结...
关键词:分形理论 结合面 弹塑性 能量耗散 阻尼损耗因子 
微织构曲面的结合面的接触阻尼特性研究
《机械强度》2024年第1期231-236,共6页朱春霞 刘磊 赵元 王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536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NLTS⁃14⁃03)资助。
研究微织构曲面结合面上的表面形貌参数对曲面结合面接触阻尼的影响。分析结合面阻尼来源,建立了结合面单个微凸体阻尼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的,以平面微凸体的分布密度函数为理论依据计算曲面接触微凸体的数量,并研究曲面结合面上织构密...
关键词:法向接触阻尼 表面织构 织构密度 
两自由度赫兹接触弹跳碰撞振动系统数值研究
《内江科技》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穆航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2JR5RA340);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2049)
本文建立研究了一种两自由度赫兹接触弹跳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列出方程并无量纲处理。选定参数使用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积分,绘制了弹跳碰撞系统在一定的振动频率区间的分岔图、相图、庞加莱截面图,分析了其...
关键词:接触刚度 数值积分 分配系数 赫兹接触 两自由度 接触阻尼 弹跳 分岔图 
基于圆锥微凸体的结合面法向接触特性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3年第7期152-156,161,共6页冀成龙 兰国生 张学良 李声祺 李勇 杨琦 
为减小等效微凸体体积,使得等效后的微凸体体积更接近实际微凸体体积,将微凸体变形部分等效为圆锥微凸体,并结合分形理论和改进的W-M函数,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和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法...
关键词:结合面 圆锥微凸体 法向接触刚度 法向接触阻尼 阻尼损耗因子 
基于试验和薄层单元仿真的接触阻尼识别方法被引量:1
《推进技术》2022年第1期267-274,共8页赵广 冯志飞 侯隆韬 张韵秋 李方忠 马文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20530)。
接触刚度和阻尼是影响螺栓连接的装配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参数,为了实现接触刚度和阻尼的同时识别,在前期开展的螺栓连接结构接触刚度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试验和薄层单元仿真的接触阻尼识别方法。通过在单螺栓连接结构中巧妙引...
关键词:接触阻尼 接触刚度 参数辨识 螺栓连接结构 薄层单元法 
固-液结合面法向动态接触刚度及阻尼的理论模型与实验分析被引量:1
《固体力学学报》2021年第6期682-696,共15页高志强 路泽鑫 傅卫平 王雯 班兆阳 王双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54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M66378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JQ-629);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JK0800)资助。
固-液接触状态广泛存在于机床核心单元关键零部件的接触运动副中,精确获得固-液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及阻尼参数是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在研发阶段就存在的一个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并且仍然尚未根本解决.固-液结合面在介观层面上表现为两个粗...
关键词:固-液结合面 法向 动态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固定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三维分形模型被引量:3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1年第9期75-80,共6页兰国生 李祥 孙万 张学良 冀成龙 李声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32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1D011062);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基于分形理论,考虑了摩擦因素的影响和微凸体的变形过程,将结合面法向接触动力学模型等效为弹簧和粘性阻尼器,建立了固定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及结合面间阻尼损耗因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系数随着分形维数、无量纲...
关键词:分形理论 结合面 法向接触刚度 法向接触阻尼 阻尼损耗因子 
轨道交通轮轨接触面材料性能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年第9期111-116,共6页肖乾 陈光圆 方姣 罗佳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501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1ACB20007)。
为准确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基于接触阻尼理论,考虑轮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车轮表面粗糙度,采用有限元法,将轮轨材料的接触面进行离散;基于罚函数面-面接触算法定义轮轨接触,建立轮轨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间接输入实际车轮...
关键词:轨道交通 轮轨材料 轮轨切向接触阻尼 轮轨切向阻尼损耗因子 微观模型 
混合润滑状态下结合面法向动态接触刚度与阻尼模型被引量:4
《振动工程学报》2021年第2期243-252,共10页李玲 裴喜永 史小辉 蔡安江 段志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5449,5130532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GY-309)。
机械结合面的动态接触特性对评估机床整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混合润滑状态下固定结合面复杂的接触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模型。采用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获得粗糙表面形貌,并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结...
关键词:结合面 混合润滑 等效厚度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分形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