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作品数:1011被引量:52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温金玉彭瑞花严耀中魏迎春圣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道德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化”语境中佛教“正命”论的新阐释
《华夏文化》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朱昭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八正道”是原始佛学的基本思想,指释迦牟尼向弟子宣说的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修行方法和道路,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正命”意指正确的生活,在佛教的语境中这种生活是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
关键词:八正道 佛弟子 佛教戒律 正命 道德准则 正精进 正念 价值取向 
探析佛教戒律与法律、道德修养的关系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2年第4期133-149,195,196,共19页达娃久美 
戒律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旨为止恶扬善、修习善行、完善人格。文章以佛教戒律与婆罗门教为基础的印度六大部派所认同戒律的异同为切入点,溯源佛教戒律体系的形成历史与实践价值,比较研究佛教戒律与法律、道德修养之间善行功能...
关键词:开戒律 法律 道德 对立关系 
河西宝卷与农民生活记忆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138-147,共10页张天佑 赵世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西宝卷的整理与研究”(14BZW1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17ZDA2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史”(18ZDA232)的阶段性成果。
从河西宝卷的生产传播机制与文化生态出发,考察宝卷与地区农民生活语境,宝卷内容蕴含的农民苦难书写、道德戒律规训与“历史记忆”储存,可以说,河西宝卷是河西地区农民生活的“史诗”。河西宝卷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时期,该地农民的日常生...
关键词:河西宝卷 农民生活 历史记忆 道德戒律 
道德戒律、善良人性与爱情幸福——读李唯的中篇小说《一九七九年的爱情》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年第12期205-206,共2页牛玉秋 
近年来,李唯的小说作品数量并不多,从十年前的《腐败分子潘长水》,到2006年的《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再到这篇《一九七九年的爱情》,十年间好像只有这么三篇,却算得上是篇篇出手不凡。究其根源就在于,他的兴趣点一直在对人的精神世界进...
关键词:小说作品 李唯 善良人性 精神层面 爱情 
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北京支部生活》2017年第4期71-71,共1页
答: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由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活动场所和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的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没有...
关键词:封建迷信 宗教仪式 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规范 要素构成 活动场所 旧社会 戒律 
菩萨戒研究综述及其深化研究的路径分析
《法音》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周玉梅 
戒律作为佛家理论和修学之根本.也是协调国法和教规之关系的人手处。菩萨戒是佛家影响范围最广、对信众要求极高的道德规范和戒律。因此.菩萨戒对于提高信众道德.让信众更深入认识佛法.让信众理解并遵守世间法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菩萨戒 路径分析 综述 道德规范 信众 戒律 学术史 佛家 
丝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跨文化道德准则的建构
《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199-204,共6页彭瑞花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印度和西域各国的传法僧经丝绸之路入华译经传教,中国本土的求法者通过丝绸之路西行求法。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之所以取得成功源...
关键词:丝路 戒律 跨文化 道德准则 
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四点思考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8-11,共4页关进礼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资助立项课题(立项编号:A2014016)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必须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念,在用人上必须坚持以好干部标准用人的正确导向,在组织上必须坚持党组织...
关键词:“三严三实” 党的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道德品质 改进工作作风 严守规矩戒律 
佛教戒律的法律性与道德性——以“五戒”为考察对象
《法音》2015年第8期4-8,共5页释智文 
佛教戒律既具有止恶的法律性,又蕴含着劝善的道德性,是法律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正是由于佛教戒律具有法律性,所以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佛教戒律与国家的法律精神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并可以根据国家法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做出具有...
关键词:道德性 国家法制 慧三 时代性特征 是非之心 四十二章经 比丘尼戒 因缘观 慈悲观 道德原则 
浅议佛教戒律的现代价值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5-60,66,共7页彭瑞花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关键词:佛教戒律 法律 道德 现代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