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

作品数:27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英李建伟毛富强程钢向世山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玄奘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卫生职业教育》《中华文化论坛》《佛教文化研究》《出版广角》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化”语境中佛教“正命”论的新阐释
《华夏文化》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朱昭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八正道”是原始佛学的基本思想,指释迦牟尼向弟子宣说的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修行方法和道路,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正命”意指正确的生活,在佛教的语境中这种生活是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
关键词:八正道 佛弟子 佛教戒律 正命 道德准则 正精进 正念 价值取向 
蒙古地區和布里亞特佛教裏解脱説的倫理觀點
《佛教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331-341,414,共12页  
蒙古人的精神傳統中倫理觀點很重要,這些倫理觀點跟宗教原則和社會原則有密切的關係。據蒙古人的概念,人與社會和諧等於人與大自然和諧。佛教的道德觀點影響到了十善緣和十惡緣學説。在蒙古地區和布里亞特人居住的地區,十善緣和十惡緣...
关键词:蒙古布里亞特佛教 蒙古布里亞特人道德概念 八正道 十善緣和十惡緣學説 救贖觀念 
佛教思想的开展与禅的考察
《汉语佛学评论》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释依观(译) 
一、佛教中的禅的地位禅(dhyna)或三昧(samdhi),从佛教的德目而言,是三学之一,是八正道之一,是六波罗蜜之一,但若立于宗派立场,禅宗是诸派中的一派。故就此而言,作为佛教的修道法,禅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也只是种种的行法之一而...
关键词:六波罗蜜 禅观 三论宗 华严宗 教理 成实宗 佛教思想 八正道 
佛教的善的思想的心理诠释被引量:1
《心理学探新》2020年第4期291-295,共5页郭晓飞 
佛教的宗旨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无分善恶,亲近善知识能形成善的心理,亲近恶知识会形成恶的心理。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佛教认为欲望是恶的根源,控制欲望,通过戒定慧、八正道等方式能达到善的心...
关键词:佛教  友善 戒定慧 八正道 
佛教“八正道”理念与运动训练原则根本价值同一性探析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年第6期57-57,60,共2页杨晨飞 但懿 罗禧 
本文通过对佛教"八正道"与运动训练原则阐释其哲学内涵的方式、方法进行比对研究,发现二者虽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甚至存在宗教色彩,但对其概念的根本价值达成路径与模式看,二者是一致的。主要结论:佛教"八正道"与运动训练原则最终目标...
关键词:八正道 运动训练原则 价值同一性 
《天龙八部》人物命运与佛学“四谛”思想浅析
《中国文艺家》2018年第1期87-88,共2页黄风燕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常常带有浓厚的佛教思想,其中尤以《天龙八部》一书体现的最为集中,本文以佛学的最基本教义'四谛'思想为切入口,分析金庸在书中对任务命运勾勒的时候所表达的佛学内涵,从而进一步为更好的理解全书内容。
关键词:天龙八部 佛学 四谛 八正道 
正念疗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共构被引量:3
《宗教心理学》2017年第1期220-227,共8页李燕 
正念训练是源自东方,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西方心理学家把正念从宗教中带出,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西方的学者倾向于把正念作为...
关键词:正念训练 禅定 八正道 四圣谛 
佛教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佛教的禅修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5
《医学与哲学(A)》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李建伟 王立娜 王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治疗(MBCT)预防抑郁症复发效果的研究";项目编号:12YJC190019
佛教的哲学思想已经和西方心理治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分别揭示苦的根源和应对方法。正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深深地影响了心理治疗界,并且目前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法。而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佛教 四圣谛 八正道 正念 慈心冥想 心理治疗 
人生八正道
《领导科学》2014年第18期61-61,共1页
正见。事之因果,不因己而动歧念。正思维。人们用思考人生代替经历人生,用思索代替验证。人们总以为自己在思考问题,其实是逃避应该的行动。真正的思维是和行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互为验证的。正语。语言不是用来发泄的,是梳理自...
关键词:人生 正道 “正” 思维 验证 语言 
八正道-解脱生老死 成就声闻果
《禪天下》悟覺妙天禪師 謝明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