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作品数:610被引量:39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彭彦琴胡红云杨宪敏江波张志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无锡灵山景区经营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形塑无量寿佛:晋东南地区北魏晚期石窟中的禅定佛像
《收藏家》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武夏 
晋东南地区有一类北魏晚期石窟侧壁的主尊佛像披通肩袈裟,施禅定印;正壁与另一侧壁主尊造像则身着外衣搭肘式袈裟,施无畏印、与愿印。从这一规律性的表现可以看出,披通肩袈裟、施禅定印的坐佛应是特定尊格佛像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比...
关键词:晋东南 北朝 通肩袈裟 禅定印 无量寿佛 
《禅定荒野》汉译本的语言审美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155-161,共7页刘昭盈 陈千谦 马媛媛 
学者谭琼琳翻译的《禅定荒野》是加里·斯奈德所著散文集The Practice of the Wild的汉译本,以其细腻笔触精准复刻原作的优美意蕴。本文依托刘宓庆翻译美学中的语言形式美原则,从语音、词汇与句法三个维度对《禅定荒野》汉译本的语言审...
关键词:《禅定荒野》汉译本 语言形式美 语音 词汇 句法 
莫高窟之最
《芳草(文学杂志)》2024年第6期156-165,共10页徐兆寿 
我常常想,在冬日大雪封门的一个夜里,我一个人去听去看那4500个飞天鼓乐齐鸣和翩翩起舞的宏大场面,我想和古老的星辰们共同观看这盛大的歌舞,那时,佛也大概会从禅定中醒来,微静双眼,欢喜微笑……
关键词:鼓乐齐鸣 禅定 莫高窟 
文化回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禅定荒野》为例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28期15-18,共4页刘阳 吴燕飞 
本文以加里·斯奈德的The Practice of the Wild及其译本《禅定荒野》为研究对象,聚焦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在翻译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宇宙观、历史文化和宗教理念的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普遍采用归化和意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
关键词:文化回译理论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禅定荒野》 
持戒清净
《佛教文化》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禅悦 
云佛教戒定慧三学,以戒为根本,学佛者由持戒能生诸禅定,得灭苦智慧。学佛者首先要做到持戒清净,才能悟人正法。持戒即护持戒法之意,也就是受持佛所制之戒而不触犯。《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列举尸罗有清凉、安眠、数习、得定、严具、明...
关键词:持戒 戒定慧 学佛 戒法 受持 禅定 清净 明镜 
略议多罗那他对摩诃衍所传教法的论述
《中国藏学》2024年第3期118-130,216,共14页杨杰 
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有关吐蕃僧诤的叙事传统逐渐形成,汉僧摩诃衍所传授的顿门派禅法主要以负面形象呈现,但现有的文献证据表明,各教派学者对其所做的诠释与评价并非一边倒的批判与否定,其中不乏辩护之声。在正面评价摩诃衍教法的著作中,...
关键词:多罗那他 摩诃衍 顿门派 《禅定目炬》 
冥想影响大脑,并与幸福感有关
《健与美》2024年第5期87-87,共1页海燕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精神病学家利用先进的大脑扫描技术,揭示了一种名为禅定的高级冥想对大脑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揭示禅定期间大脑不同区域的不同活动模式,这项研究表明,将古代冥想练习与现代神经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创新疗法有望改善...
关键词:美国马萨诸塞州 磁共振成像 神经科学 精神病学家 研究团队 幸福感 禅定 冥想 
蒙山大佛 匿迹600余年终见天日——忆38年前对蒙山大佛发现者的一次采访
《山西老年》2024年第4期18-19,共2页荣明礼 
蒙山大佛(古称晋阳西山大佛)位于太原西南距市中心15公里的蒙山北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高洋敕令凿大岩为大佛,历24年始成”,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大佛依山镌刻,跏趺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体态清瘦,佛头鼻直口宽...
关键词:摩崖石刻 乐山大佛 禅定印 文宣帝 高洋 巍峨壮观 蒙山大佛 
破山禅法思想探析
《法音》2023年第9期5-12,共8页本开 
顺治十年(1653),破山禅师在梁平(今重庆市梁平区)启建法堂,自此破山禅法历经三十余年传法活动,促进了临济宗在四川的繁荣,将西南地区佛教推至兴盛高峰;破山禅法为中国禅宗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双桂堂更享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誉。一、...
关键词:中国禅宗 佛教文化 临济宗 禅宗祖庭 双桂堂 破山 禅定 禅法 
心道之间:禅定与文思的“对话”--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语境的考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31-37,共7页韩知霖 范明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艺术史知识体系研究”(21ZD08)。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时空中,禅定与文思有着不解之缘。禅定对心灵的规定在于无念,文思对心灵的规定在于虚静。它们都要求人们中断日常经验,滤除纷扰的欲念,进入清净安宁的心境,为心物一元或天人合一的实现奠定基础。然而,由于禅定所根植的...
关键词:禅定 文思   无念 虚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