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商业

作品数:86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良俊魏文享徐凯希江沛翁乾麟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陕商的状况及贡献探析
《榆林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02-108,共7页罗若瑜 武永峰 
陕商,作为民国时期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在陕西工商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全力促进陕西社会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以韩望尘、薛道五为首的陕商,从发达地区引进新产业,为陕西的近代工商业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抗战爆...
关键词:陕商 民国时期 近代工商业 韩望尘 陕甘宁边区 全面抗战 
脱“土”入“洋”:近代“国货”概念的现代性内涵
《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王楠 
自洋货开始在近代中国行销并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后,与之相对的土货被认为需要通过仿造洋货加以改良,这种认识与民族主义思潮合流催生了“国货”概念。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工厂的普及,国货概念的核心逐渐偏向机器制品,着重...
关键词:国货 洋货 土货 现代性 近代工商业 
电影娱乐业与城市文化变迁——以20世纪初的济南影院为例
《剧影月报》2024年第1期4-6,共3页王馨悦 
商埠,在鸦片战争之后,作为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副产品在中国大量出现。东南沿海诸多城市均被迫开放,开通商埠后成为通商口岸。济南则不同,济南开埠是由中国人自主决定,主动开放。济南的开埠推动着济南城的发展进入下个阶段,近代工商...
关键词:近代工商业 娱乐业 外国势力 东南沿海 通商口岸 胶济铁路 文化变迁 炮舰政策 
近代长沙工商业转型的历史与思考
《长沙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陈先枢 
湖南长沙工商业的改革最早出现在清同治年间,主要体现在商业组织形式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由个体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型是其主要特征。
关键词:近代工商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公司制 股份制 
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戏剧院商业同业公会与戏院业的发展(1946-1949)
《戏曲研究》2023年第4期291-306,共16页李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戏曲舞台影像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1AZD136)阶段性成果。
近代上海开埠以来,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发展,京剧、越剧、沪剧、甬剧、扬剧、滑稽戏等剧种在上海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它们的演出场所也由旧式茶园演进到新式舞台戏院。繁多的剧种和林立的戏院使上海的戏剧演出市场一片繁荣,至1937年,上...
关键词:戏剧演出 同业公会 甬剧 上海开埠 近代工商业 演出场所 滑稽戏 都市化进程 
文人传统——从王鏊到柳亚子
《散文(海外版)》2023年第9期29-34,共6页贾梦玮 
在吴中大地游走,看园林、祠堂、士绅庄园,还有近代工商业遗址和现代产业园,感受较深的是江南风物、时而根基深厚的江南工商文化。而印象最为深刻,并让我时时念想的,却是它的文人气息,是它的文人传统。崇文重教是文人传统的重要方面。特...
关键词:文人传统 念想 近代工商业 输送人才 官僚体系 柳亚子 工商文化 崇文重教 
文人传统——从王鏊到柳亚子
《长城》2023年第4期166-171,共6页贾梦玮 
在吴中大地游走,看园林、祠堂、士绅庄园,还有近代工商业遗址和现代产业园,感受较深的是江南风物、时而根基深厚的江南工商文化。而印象最为深刻,并让我时时念想的,却是它的文人气息,是它的人文传统。崇文重教是文人传统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文人传统 念想 近代工商业 柳亚子 工商文化 人文传统 崇文重教 吴中 
“胡庆余堂”后裔胡亚光艺术赏析
《徽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64-66,共3页江彦 
从安徽绩溪走出的晚清徽商巨子“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书写了华丽的篇章,人们已耳熟能详。其创办的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绵延至今,其修建的豪宅杭州元宝街芝园(胡雪岩故居)辟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关键词:胡庆余堂 红顶商人 近代工商业 胡雪岩 旅游景点 晚清徽商 元宝街 艺术赏析 
近代工商业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洪伟 季芳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伊儒会通思想研究”(20&ZD261)。
经济关系是民族间的基本关系和必然联系。塑造中华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代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工商业发展和工商界登上历史舞台,在政治上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代工商业 近代化 经济共同体 
重塑非遗生命力——上海特色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
《非遗传承研究》2022年第4期9-10,共2页吴鹏宏 林静 钱张帆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既有鲜明的江南稻作文化特征,又融合了近代工商业文明特点,更兼具现代化的全球视野,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我国非遗体系中独具特色。近年来,上海在健全非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非...
关键词:创新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 稻作文化 近代工商业 农耕文明 人文环境 当代生活 非遗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