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城市

作品数:64被引量:11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一民任吉东扶小兰胡俊修钟翀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子午炮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标准时计的引入与设置
《人文杂志》2025年第4期110-121,共12页封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时间体制的全球变革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23BZS132)。
近代中国围绕构建同步性的公共标准时计所经历的变革与变革本身,不仅是一项全球性兼具科学性的变革事件,还是一项国家化的实践过程与社会变迁。近代欧美殖民国家利用时间规范消解其在远洋航海、跨陆铁路、越洋电报等全球霸权扩张的差异...
关键词:时计 时制 报时 子午炮 标准钟 全球化 
基于金融业的近代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
《地理学报》2025年第2期360-376,共17页党荧 王哲 张晓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77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2JJD770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4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20ECK004)。
本文采用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GaWC)的连锁网络模型方法,基于1935年《全国银行年鉴》所载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和票号钱庄2702所(1397家)近代金融机构数据,构建了基于金融业的近代中国城市网络并分析其网络特征、空间结构和凝聚子群...
关键词:全国银行年鉴 历史城市网络 近代银行业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中国 
近代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研究(1840-1937)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周辰 
本文以近代保定城市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近代中国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路径,探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近代中国在西方入侵的冲击下,经济因素取代政治、军事因素成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保定作为直隶省城,近代...
关键词: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转型 发展路径 辩证关系 近代中国城市 政治与经济 区域性 保定 
近代中国城市电信事业的基本考察(1884—1937)——以武汉为样本的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97-106,共10页王耀 周德钧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武汉交通发展与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861—1938)——基于时间社会史角度的考察”(19G043)。
1884年,长江电报线路延至汉口,武汉三镇正式迈入电信通信时代。此后50余年间,武汉电信业发展迅速,汉口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报结转中心。电信业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商经济、市民生活等产生了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武汉三镇现代化...
关键词:近代 电信 武汉 城市现代化 
传统城市商业与商人近代化的趑趄及地方特色——评《民国杭州商业与商人研究(1912-1937)》
《国际贸易》2022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潘中祥 
商业史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十年来,学界对中国近代商业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诸多层面值得进一步推进,比如对区域城市或单体城市的系统性商业史研究明显不足,这导致学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概况,也影...
关键词:商业地理 商业史 学术特色 近代商业 近代中国城市 关系变迁 近代化 转型逻辑 
《邪不压正》,姜文的北京城市设计意象
《住区》2020年第6期80-92,共13页张亚津 
一个完整的城市设计兼具空间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层面。就城市意象而言,它还具有观察者强烈的个人烙印。邪不压正这部电影,代表了姜文的北京意象,也承载了北京在民国时期——一个新与旧的交会点,其城市设计结构中一系列深具个性与代表...
关键词:近代中国城市 城市意象 城市设计 街道空间 空间序列 界面 原型 
一个新城,一个杂糅的社会与一场瘟疫
《住区》2020年第5期82-93,共12页张亚津 
近代中国城市,西方外来者与中国社群,始终处于一种空间的隔离与文化的割据状态。一方面实利主义理性,诱使两者自始至终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一方面是文化层面的隔膜与政治层面的警惕,使两者基本不具备共识性的认知体系,与信息的完全交互...
关键词:住区 近代中国城市 现代化进程 城市公共卫生 卫生民族主义 流行病 华人区 社会治理 
民国大武汉公共交通掠影
《湖北画报》2020年第6期76-80,F0003,共6页王平 吴华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近世是一个"过渡时代"。这体现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即传统交通向新式交通的转变,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向集中的大众化公共交通转变。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自开埠以来,因这一转变而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鲜明而剧烈的。...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具 公共交通 九省通衢 梁启超先生 过渡时代 近代中国城市 新式交通 市民出行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区域非平衡性论略
《湖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124-132,共9页涂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城市化研究”(编号:13BZS075)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晚期从沿海沿江开始的城市化运动,改变了传统中国重内陆轻沿海的城市取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呈现东重西轻、东西失衡的全新空间格局,这种格局乃是地理交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所促成。城市布局的区域非平衡性不仅...
关键词:近代中国 城市化 区域非平衡性 
近代中国城市苦力百年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119-128,共10页任吉东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多维视野下的华北城市苦力行业与群体研究(1840-1956)”(19BZS125)阶段性成果
近代中国城市苦力研究经历了百年之久,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从最初的社会调查到行业统计,再到社会史与城市史的运用,在个案研究、类型研究与综合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倾向和问题,需...
关键词:近代中国城市 苦力 研究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