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寻根

作品数:35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文斌李措吉魏颖马新亚陈泽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安学刊》《新闻知识》《民族艺术》《南方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悠悠之怀,希仰余光”——老藤“东北学”的诗性想象与建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3-18,共6页李耀鹏 李张建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辽宁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2BZW002)。
《北地》《北障》《北爱》三部长篇小说是老藤诗性想象和建构“东北学”的经典之作,它们以“在地性”寻根的方式重新点燃了具有鲜活生命意识和文化哲思的美学之焰。《北地》是拓荒者魂兮归来的反思之书;《北障》彰显猎人时代走向终结的...
关键词:“东北学” 在地性 精神寻根 诗性想象 
主持人语
《四川文学》2022年第7期189-189,共1页吴义勤 陈培浩 
本期我们关注张承志和代舟。张承志是20世纪80年代的现象级作家,他的《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等作品以独特的个人风格风靡一时。张承志对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意义在于,他跳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公共路数,在文化寻根和精神...
关键词:张承志 《北方的河》 反思文学 文化寻根 《黑骏马》 《心灵史》 伤痕文学 精神寻根 
以父之名的精神寻根——评2020年度俄罗斯大书奖获奖作品《牛顿手稿》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年第1期5-12,共8页李春雨 
《牛顿手稿》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伊利切夫斯基的最新长篇力作,荣膺2020年度大书奖头奖。小说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失根危机,以一场以父之名(生理之父、精神之父、信仰之父)的精神寻根之旅,生动诠释了科学与神学理性融合...
关键词:伊利切夫斯基 《牛顿手稿》 父亲崇拜 精神寻根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国作家的一次“精神寻根”被引量:1
《时代邮刊》2021年第24期66-66,共1页于理 
故乡是人生的起点,是艺术的永恒母题,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最初的原点。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作家的一次"精神寻根",纪录片以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等四个作家为叙事对象,通过作家与故乡的关系、社会变迁下...
关键词:贾樟柯 纪录片 革命文艺 心灵史 主流形态 社会变迁 中国文学史 集体主义 
生存的苦难与生命的悲悯——浅析张承志的“草原生命印记”与“文明寻根意识”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42-46,106,共6页李琨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9年度校级课题“民俗学视角下的甘肃现代文学研究”资助(项目号:2019002KB)。
早年的张承志,曾经在内蒙古草原上度过了很长时间的知青岁月。在艰难贫苦的环境之中,他真正开始正视"底层"与"民间",草原上的"苦难记忆"以及草原牧民在苦难中的韧性、坚守,也给予他深刻的生命启示。尽管张承志本身所承载的汉族文化与蒙...
关键词:张承志 草原生涯 生命体验 精神寻根 
时代浮沉里的精神寻根--评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
《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第3期108-110,共3页黄吴悠 
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是时代洪流下真实世相的深刻描摹,故事围绕铁娃的事业与爱情双线串起各色人物,勾勒时代与个体的剪影、情欲与婚姻的博弈。被时代影响的不仅是文学边缘化,还有无数跌宕起伏的个体生命。作者洞察复杂的人性,...
关键词:尔容 《相爱不说再见》 灵与肉 精神皈依 
精神寻根的新路向与新立场——评刘醒龙长篇新作《黄冈秘卷》
《小说评论》2019年第4期89-97,共9页张光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启蒙与文学思潮的双向互动”(项目批准号:16JJD750019)中期成果
一、内聚焦视角下的"精神寻根"作为当代新乡土小说和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刘醒龙的创作历来以厚重大气、个性突出、冲击力强享誉文坛。对于鄂楚乡土文化的价值重构,对于现当代历史动荡的独特叙述,对于道德嬗递与人性变迁的深度表达,这...
关键词:刘醒龙 精神 黄冈 长篇 路向 当代历史 内聚焦视角 现实主义 
《蘑菇圈》:一部绿色心灵史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6期71-73,共3页郭晓燕 
阿来的中篇小说《蘑菇圈》于2018年斩获鲁迅文学奖。这是一部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充满地方及民族色彩的生态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阿来脱离了宏大叙事的主流轨道,意欲书写藏区的自然生态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变迁史,以及藏民的心...
关键词:阿来 蘑菇圈 生态意识 精神寻根 
玫瑰里的故乡:都市的现代性书写与精神寻根——读紫衣的诗
《南方文学》2019年第1期132-134,共3页卢山 
'灯,就在五月玫瑰的肉身中/我无知,在外部找寻多年。'第一眼就被诗人紫衣这几句诗歌抓住,仿佛是在路上遇见的南方屋脊上的雪,凌厉北风中闪耀别样的质地,将我们引入词语的美丽深渊。她的这首《雨中的玫瑰》显示出对语言的开拓能力和女性...
关键词:现代性 
贾平凹的精神寻根再出发——作为“文学地方志”的《山本》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8年第12期14-23,共10页房存 
贾平凹将小说命名为"山本",寓意了作者探寻、还原秦岭本来面貌的目的与努力。为了写出这座山的底色,《山本》将20世纪30年代秦岭山区的"涡镇"作为集中叙述场,通过外部历史的变动,凸显秦岭之"常";将秦岭的生物知识巧妙地编织到故事情节之...
关键词:贾平凹 《山本》 秦岭 文学地方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