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拯救

作品数:30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敖成兵黄绳张宏峰刘继新王学谦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山东大学天津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北京青年研究》《飞天》《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象席地而坐》:从现实复原到精神拯救
《西部广播电视》2020年第22期105-107,共3页李丽月 
2018年《大象席地而坐》获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时隔两年后,2020年又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李安、侯孝贤、尔冬升等享誉华语影坛的前辈们皆对其十分赞赏,侯孝贤在2018年的金马电影学院结业式上,更是...
关键词:视听语言 长镜头 物质现实复原 
感性秘仪·历史重构·艺术想象·精神拯救——希尔达·杜丽特尔“感性”思想探析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38-145,共8页李应雪 
杜丽特尔虽身处现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其卓越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正典",文学研究者对其艺术及思想的评论亦乏善可陈。文章回归杜丽特尔创作的起点,梳理其以女性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思维与创作体系;以杜丽特尔的诗...
关键词:杜丽特尔 感性思想 自然秘仪 历史重构 艺术想象 精神拯救 
对“此在”的拥抱与超越——《阳光》与《活着》之比较研究
《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110-113,共4页李子芯 
《阳光》与《活着》两部小说虽然成书的时代及地域文化不同,但它们都通过描写主人公凄凉而隐忍的一生来展现俗世人们生存的悲哀与不幸,都塑造了一个善良、宽容、悟透了生死真谛的感人的形象,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等重大主题。通过对两部...
关键词:《阳光》 《活着》 此在 精神拯救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中母亲意象的原型研究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96-103,共8页张璐 程金城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意象诗学研究"(14LZUJBWYJ013)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象征隐喻的创作思维下,形成了以"原型意象群"为单位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意象系统。其中的"母亲原型意象群",通过"母亲原型"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书写与表达,将"母亲意象"从平面...
关键词:中国现代艺术歌曲 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意象群” 隐喻书写与表达 民族记忆 精神拯救 
回归自然:《海上钢琴师》的精神拯救
《电影文学》2014年第21期130-131,共2页黄昊文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1998年编导的第一部英语片,也是其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影片描绘了往返于欧美大陆的远洋客轮维吉尼亚号上"1900"这位极具天赋的钢琴师的传奇一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现代人精...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 精神迷失 拯救 自然 
间隔年对中国青年自我精神拯救的启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38-41,共4页敖成兵 
皖南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间隔年视域下的中国青年社会化问题研究"(WKS201409)
间隔年是一种通过异域旅行来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重塑方式。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青年人出现精神信仰上的迷茫和困顿,间隔年可以让青年人在背包旅行中触摸自然、在义工旅行中体悟感恩和奉献、在打工旅行中寻得生命体验,...
关键词:间隔年 中国青年 自我精神 
间隔年与当代中国青年的自我精神拯救被引量:5
《北京青年研究》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敖成兵 
在社会变迁的宏阔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出现集体的精神困顿。青年人的精神困顿不仅导致青年问题行为的出现,而且造成青年群体生活意义的失落和生命价值的缺失,青年人需要通过自我精神拯救的方式来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间隔年旅...
关键词:间隔年 当代中国青年 自我精神拯救 
用科学精神拯救疫苗信任危机——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琦涵研究员
《中国科技财富》2014年第1期90-92,共3页张林军 吴红月 
2013年12月,媒体大量报道乙肝疫苗问题后,对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部分省乙肝疫苗日接种剂次下降了30%,其他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也下降了15%。公共卫生专家对此表示深深担忧。针对社会大众对疫情稳定性和创新技术的质...
关键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生物学 乙肝疫苗 研究员 研究所 信任危机 科学精神 所长 
奥运精神拯救不了希腊?
《现代企业文化》2012年第19期43-43,共1页蓝玉才 
说起奥运会的发源地和奥运精神,希腊人拥有足够的荣耀和骄傲。也有人说希腊是靠奥运精神强势起来的。
关键词:奥运精神 希腊人 发源地 奥运会 
《钢的琴》: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困境与拯救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2年第7期91-92,共2页王冰 李忠阳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钢的琴》的分析,来呈现出影片的主题:工人阶级在转型时代所面临的身份的失落与主体性困境,及其自我精神突围与拯救的努力。在挖掘主题的同时,分析呈现这一旨趣的叙事肌理或艺术形式,即以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元素...
关键词:工人阶级 主体性 身份失落 主体性困境 精神拯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