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阳

作品数:11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派文学五四文学癫狂艺术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电影文学》《博览群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中西交逢的历史脉动中探寻“有我之思”——评《西方哲学中国化史论》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25-127,共3页李忠阳 
“西方哲学中国化”是韩秋红教授十余年来所致力的议题,其相关思虑凝结为如今付梓面世的专著《西方哲学中国化史论》。这部大作结构严整,内容宏富,旨意深远,为国内首部处理该议题的著作,引领风气,亦树典范。全书是对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
关键词:经验教训 大变局 求新求变 发展历程 内在逻辑 史论 现代性 
数字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研究被引量:26
《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5期131-134,共4页李忠阳 孙宁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民‘文学生活’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BZW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媒介广泛覆盖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毫无疑问地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正成为教育...
关键词: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教育 艺术教育 媒介素养 
视觉的美学政治与伦理秩序——以贾平凹《古炉》为例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171-174,共4页李忠阳 
一、从“风景之发现”谈起 依柄谷行人之见,“风景”并非从来就有,亦非普遍存在,也不先于视觉主体而出现。作为客观存在的风景,虽在被发现之前即已存在,但作为“风景”之风景、作为对象化了的风景,此前并不存在,而是一项晚近的...
关键词:伦理秩序 视觉 贾平凹 政治 美学 社会历史 主体叙述 风景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五四”重释——张旭东“五四”论述的方法与启示
《文艺争鸣》2016年第9期62-66,共5页李忠阳 吴景明 
国家社科基金:"借鉴与反思:新时期欧美汉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CZW081);东北师范大学15骨干团队项目(项目号1300215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CSCNO.201406625016)
五四新文化运动,自诞生至今已经将近百年,而自其发生以来,有关"五四"的学界论述一直未曾中断,这其中不仅新的观点层出不穷,而且有争议的观点不时显现,已经构成"一道隐含丰富政治内涵的‘文化景观’",一部波澜壮阔又波谲云诡的"五...
关键词:文化景观 重释 张旭东 迥然相异 政治内涵 现代中国 现代历史 中国道路 主流话语 截然对立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大陆文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向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吴景明 李忠阳 
国家社科基金:"借鉴与反思:新时期欧美汉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CZW081);东北师范大学15骨干团队项目(项目号1300215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CSC NO.201406625016)
1980年代以来,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其内部的辩证发展,成果斐然;而大陆的文学史研究范式亦几经转换,未尝滞缓。一方面,大陆每一次范式转向,都离不开海外影响。另一方面,海外中国现代当文学研究的谱系也并非孤立地形成,其常常"以不...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 现代性 李欧梵 左翼文学 王德威 中国文学 夏志清 话语形式 中国现代小说史 先锋派艺术 
想象儿童与本能的方法——解读商应丽的《本能的力量》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6年第1期174-176,共3页李忠阳 
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美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74号)阶段性成果
商应丽的油画《本能的力量》,是对生命本能的激进性与政治性的探索,其以儿童来表征本能之力,赋予本能以具体化又多义性的形象与想象,同时与充满规训与控制的社会场域相联系,使关于"本能"的探究获得广阔性与复杂性,具有"欲望微观政治学"...
关键词:商应丽 本能 儿童 欲望微观政治学 
“新媒介文艺生活”:新媒介文艺研究的新生面被引量:9
《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189-194,共6页孙宁 李忠阳 
一20世纪末尼葛洛庞帝所预言的“数字化生存”,正加速成为今日之现实,切实成为日常生活的经验内容。随着数字时代的骤临并急遽展开,新媒介一方面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普及,与社会诸阶层频繁接触且弥衍其间;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强劲渗透,与...
关键词:文艺生活 “数字化生存” 社会生活 数字媒介 尼葛洛庞 文艺研究 媒介化 文学生活 经验内容 文化经验 
《登堂入室》:作为窥视之窗的电影与文学被引量:7
《文艺争鸣》2013年第9期56-61,共6页孙宁 李忠阳 
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的《登堂入室》(IntheHouse)是一部心理一室内悬疑剧,为我们创造一扇窥视之窗,藉以窥探中产阶级家庭的隐秘欲望、心灵困顿、内在裂隙、关系畸变与精神症候。《登堂入室》一方面是该电影作者一贯且擅长的主题和风...
关键词:欧洲电影 窥视 文学 阐释空间 中产阶级 室内 家庭 心灵 
“球在脚下,门在天边”——读贾平凹《带灯》被引量:4
《博览群书》2013年第5期93-97,共5页李忠阳 
贾平凹带来新作《带灯》以乡镇女干部“带灯”为主人公,从“维稳”与上访角度切入,反映乡村基层的问题与危机。小说贵在呈现矛盾的复杂性,打破单一的想象。“维稳者”带灯,善良可敬,不愿伤害农民,又不能渎职。她周旋于各种关系间...
关键词:贾平凹 《秦腔》 乡土中国 上访者 现代化 主人公 女干部 复杂性 
《钢的琴》: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困境与拯救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2年第7期91-92,共2页王冰 李忠阳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钢的琴》的分析,来呈现出影片的主题:工人阶级在转型时代所面临的身份的失落与主体性困境,及其自我精神突围与拯救的努力。在挖掘主题的同时,分析呈现这一旨趣的叙事肌理或艺术形式,即以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元素...
关键词:工人阶级 主体性 身份失落 主体性困境 精神拯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