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

作品数:197被引量:10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敖成兵陈艳萍吴茂英张轶辉杜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权宜之计抑或自我解放——硕士研究生“主动延毕”的扎根理论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年第6期76-85,共10页丁翠娟 汪安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3XJA880002);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重点项目(22SKGH574);西南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SWUB23017)。
尽管“延期毕业”通常被视作是“失败”的无奈选择,但随着风险社会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延期毕业逐步转换为出于利益考量的主动选项。研究发现,主动延毕被视为一种兼顾自我发展与权宜就业的综合选择,具有保留体面、彰显勇气和自我缓冲...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主动延期毕业 时间焦虑 慢就业 间隔年 
在“中断”中寻找前行的力量——美国大学“间隔年”现象的诠释与反思
《比较教育研究》2024年第12期6-16,共11页孙元涛 祖宇轩 
“间隔年”是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延迟进入大学的一种选择,起源于欧洲并日益盛行成为一种国际化现象。在美国,“间隔年”历史短暂但发展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呈现出精英大学新生参与率高、各类组织与咨询机构蓬勃发展、目的地全球化和...
关键词:间隔年 高等教育 青年学生 延迟入学 
“扎根”还是“上岸”--地方二本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内在成因及引导策略
《现代教育论丛》2024年第6期89-101,共13页冯雨奂 王丽婷 
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时代劳动新图景与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2023GXJK21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共建课题“广州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慢就业’的内在成因及对策研究”(2023GZGJ157)。
本文基于珠三角地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的田野调查,聚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并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供求数量的不对称和供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文凭作为“制度性文化资本”有所失效,学生...
关键词:地方高校 慢就业 间隔年备考 文化资本 
时间与青年流动:中国语境下的间隔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王炳钰 王禹谦 李昕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来华外国学者的流动决策与愿景、职业发展及生活体验研究”(项目编号:22ASH005)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质性研究数据,文章从“时间与流动”这一视角出发,从制度性时间、生命历程时间、日常钟表时间三个维度探讨中国高校大学生间隔年决策制定、后续流动体验及未来流动愿景背后的时间力量和时间张力。同时,本文考察大学生个体在此过程...
关键词:时间 间隔年 青年 生活方式流动 
“间隔年”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探析——以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为例
《创新教育研究》2024年第7期334-340,共7页魏盈利 赵凤利 蔡雨萌 王颖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发关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间隔年”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受到重视。通过梳理“间隔年”概念,并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间隔年”能有效...
关键词:间隔年 应届生 就业 
间隔年,在路上
《财新周刊》2024年第28期80-83,共4页蒋金晗 
我第一份工作是2000年法学院二年级暑期实习结束后拿到的。在大律所工作,虽然让我脱离了贫困,但是那种确定而平淡的未来让我不胜恐慌,颇有厌倦之感。从提出调离申请到离职,然后开始周游美国的流浪之路,也就一周时间(参见本刊2022年第43...
关键词:法学院 洛杉矶 流浪 间隔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被引量: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李建军 王勇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不良心态形成机理与阻断机制研究”阶段成果。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
关键词:“间隔年” “成年新礼” 过渡仪式 自我认同 主体实践 
中国式间隔年:实践方式、现实藩篱与对策建议
《新丝路》2024年第18期0235-0237,共3页郑芷奕 孙艺 
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渡与入嵌:间隔年本土化进程浅析——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10338016)。
间隔年(? gap?year)?是当今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与社会心态,在中国青年群体中掀起热潮。间隔年本土化呈现出辞职考研、研学旅行、短期留学、志愿服务、参军入伍、实习创业、自由学习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然而,受文化传统底蕴...
关键词:间隔年 中国青年 社会化 
为什么选择间隔年是个好主意?
《中学生英语》2024年第17期24-27,共4页Annabelle Humanes 李明娟(译) 
我真的相信教育有多种形式,不仅仅是学校这种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间隔年”这个主意。对于许多年轻男女来说,一旦高中毕业或快结束了,那就是时候考虑下一步了。以前,同年秋季上大学一直是“正确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
关键词:主意 间隔 正确的选择 高中 多种形式 学校 
脱嵌与迷惘:“间隔年”青年的另类内卷实践被引量:13
《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11期74-80,38,共8页李春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风险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6ZDA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再度掀起争议性的社会关注。依据迥异的支配逻辑,中国式“间隔年”实践类型可划分为自主探索型、主动缓冲型、被动逃避型与被迫暂停型。深嵌于社会结构性的就业困境,又脱嵌于对抗社会时钟的“为...
关键词:“间隔年” 类型表征 生成逻辑 “备考年” 另类内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