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犯罪

作品数:63被引量:1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德法何俊孙道萃丁学文王雪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决策与信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1期217-218,共2页郭莎莎 
聚众犯罪是一种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性犯罪行为,与团伙作案具有显著区别的是,聚众犯罪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人们会在"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聚众情境是导致聚众犯罪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聚众犯...
关键词:聚众犯罪 聚众情境 刑法规制 
对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的探析
《昆明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余博 
在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对聚众犯罪的概念理解各异,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无法科学而准确地定罪量刑。从犯罪主体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厘清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集会犯罪之间的区别,准确界定聚众犯罪的基本定义、范围及适用问题,...
关键词:聚众犯罪 刑法细则 司法实践 
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研究被引量:3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37-40,共4页吕瑞萍 
聚众犯罪是一种结构比较松散的群集犯罪行为。聚众情境是引发聚众犯罪的周围环境,在聚众情境中参与者情绪具有相互感染、相乘夸大的心理效应。在聚众激情状态下,个人行为表现出无意识、不自觉、从众等非理性特点,极易造成场面失控,导致...
关键词:情境心理 聚众犯罪 刑法规制 
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法制博览》2017年第22期223-223,共1页路小普 石霖熙 葛二磊 
聚众犯罪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法定犯罪类型,79刑法和97刑法都有关于聚众犯罪的立法规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此类案件已有增多的趋势。然而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聚众犯罪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致于...
关键词:聚众犯罪 立法完善 
法不责众的概念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
《法制博览》2017年第7期145-146,共2页王中杰 
法不责众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十分流行,并对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对立法司法以及执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本文就是从法不责众的概念进行分析,从法制建设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究其出现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对此提出一定的解...
关键词:法不责众 聚众犯罪 法制建设 
论我国聚众犯罪中的“积极参加者”被引量: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95-98,共4页詹奇玮 
积极参加者作为我国聚众犯罪的一种责任主体,在司法认定中具有重要的定罪、量刑意义。对积极参加者的界定,应从客观行为和主观心态两方面进行。从客观特征上看,可将积极参加者的行为样态划分为有效纠集他人参与聚众犯罪、在直接行为阶...
关键词:聚众犯罪 积极参加者 客观行为样态 主观特征 
聚众犯罪的因果关系探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朱虹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聚众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XZYJS2014087)
聚众犯罪责任主体在刑事归责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与其因果关系密切相关。要判断聚众犯罪的因果关系,需对其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进行分析:就危害行为而言,聚众行为是聚众犯罪的实行行为,而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开始进行聚众;就危害后果而言...
关键词:聚众犯罪 危害行为 危害后果 客观归责 因果关系 
“医闹”入刑的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
《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27期244-245,共2页丁学文 
《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医闹”行为入刑,其罪名归属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医闹”行为可以分为“硬性医闹”和“软性医闹”,但两者都属于犯罪。厘清“医闹”入刑的要件解读和罪名协调问题,对于司法实践正确运用有着重要现实意...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九) 医闹 聚众犯罪 
群体性聚众犯罪的生成原因与预防对策探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黄美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疏导与犯罪防范对策研究"(11BFX109)
当前,群体性聚众犯罪不断增多。该类犯罪的发生有其必然的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在个体原因层面,参与者利益或诉求难以实现、社会不良心理影响、民众维权意识增强与法制意识淡薄等促使该类犯罪。在社会原因层面,主要表现为社会转型和深...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聚众犯罪 生成原因 预防对策 
群体性事件中的聚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政法学刊》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王雪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FX104);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1XZYJS011)
社会深刻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共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价值观追求型和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极易引发聚众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层次矛盾愈发尖锐、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失灵、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社会因素与各种不良社会心态为主的个...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聚众犯罪 犯罪防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