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诗

作品数:210被引量:1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居其宏徐子方王昊庞杰施旭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艺术百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被引量:6
《艺术百家》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胡芝风 
戏曲剧本是舞台二度创作的基础,剧本要成为"场上之作",必须遵守戏曲剧本 创作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剧诗 布局 冲突 性格 节奏 精炼 
论戏曲艺术对吴祖光话剧创作的影响被引量:3
《艺术百家》2001年第2期12-16,共5页晋杜娟 赵俊伟 
中国话剧 ,是来自西方的 舶来品 ,它较多地受到外国戏剧的影响 .吴祖光采用的话剧形式 ,同样是来自于外国的戏剧式样 ,却很难发现外国戏剧影响的痕迹 .那么 ,其中原因何在 ?本文认为 ,吴祖光的话剧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他的影响...
关键词:内心动作 戏剧性 剧诗 诗情 写意 
中国戏曲本体观的演进被引量:3
《艺术百家》1998年第2期4-10,共7页朱万曙 
中国戏曲本体观从明中叶的诗本体,至清初演进为剧本体。至近代,王国维既注意到戏曲“剧”的本体特征,又强调了它的“诗”的美学品格。建国后张庚则提出“剧诗”说,对戏曲本体特性完成了全面的概括。这种演进启示我们,对戏曲既是“...
关键词:戏曲 “诗”本体 “剧”本体 “剧诗”本体 
诗意的忧郁气质——论戏曲的美学基调
《艺术百家》1993年第2期24-29,共6页傅谨 
有人曾经把戏曲称之为“剧诗”,这个称呼至少在某些方面与戏曲的本质特征是相吻合的。然而“诗”这个字眼的含意又是非常丰富,在许多不同场合,它时常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意思。有时,它仅仅只是一个文体概念,
关键词:戏曲 文体概念 美学 不同场合 “诗” 本质特征 剧诗 戏曲作品 爱情戏 中国文学 
剧诗朦胧美一瞥
《艺术百家》1992年第2期179-180,共2页杉木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说过:“诗的中心朦胧是有道理的。”我以为剧诗也是这样。 其实,“模糊性”(朦胧性)这一概念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由于所描述的系统大而复杂,其变量及参数众多而产生的。
关键词:朦胧美 剧诗 模糊性 韦勒克 认识对象 文学 数学家 变量 理论家 “朦胧” 
古典戏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读赵山林《历代咏剧诗歌选注》被引量:1
《艺术百家》1991年第4期118-119,共2页关一农 
用诗、词、曲来评论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历代咏剧诗歌(包括咏剧词、曲)不仅数量甚多,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首先,咏剧诗中保存了大量的戏曲史料,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在古代中国,戏曲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
关键词:古代戏曲理论 古典戏曲 理论价值 史料 资料价值 戏曲小说 诗歌 剧诗 表达方式 评论 
披枷戴锁 劲舞长歌——“剧诗”诗人范钧宏散论
《艺术百家》1989年第2期46-51,共6页魏子晨 
范钧宏怎么是诗人?写过郭小川《林中三唱》那样的抒情诗吗?写过闻捷《复仇的火焰》那样的叙事诗吗?都没有。那他是什么“诗人”?张庚说:“中国的戏曲是诗人写出来的诗”,是舞台演出来的诗。这种继抒情诗、叙事诗之后的第三形态,被称之...
关键词:剧诗 中国戏曲体系 舞台演出 叙事诗 抒情诗 理论建设 郭小川 戏曲艺术 张庚 杨门女将 
“剧诗”与“物感”——张庚戏剧美学理论探微被引量:1
《艺术百家》1988年第3期64-68,共5页吴乾浩 
“剧诗”说与“物感”说在张庚同志的戏曲美学理论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分别研究它们的内蕴与价值,并把两者联系起来加以探究,将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剧诗”说是张庚同志在1962年与1963年撰写的《关于剧诗》与《再谈剧诗》中首先提...
关键词:剧诗 张庚 黑格尔 抒情诗 戏剧美学 戏曲美学 理论家 诗体 史诗 理论探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