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诗

作品数:210被引量:1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居其宏徐子方王昊庞杰施旭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乐描骨 剧诗铸魂 记民族歌剧《拔哥》被引量:1
《中国戏剧》2022年第9期92-93,共2页李建华 
“热烈而生,热烈而死”,这是民族歌剧《拔哥》传递的最强烈的情绪,也是韦拔群同志一生最真实直观的写照。这部由中共东兰县委员会、东兰县人民政府、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歌剧作品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上再度上演,其所表...
关键词:民族歌剧 联合出品 广西艺术学院 歌剧作品 韦拔群 红色精神 东兰县 歌剧节 
以“诗韵”追求现代戏曲美学表达 论翁国生导演艺术被引量:1
《中国戏剧》2022年第8期38-40,共3页孙红侠 
“诗韵”与“诗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导演杨小青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以“诗化原则”为美学追求,《陆游与唐琬》(1989)、《西厢记》(1992)成为其“诗化越剧”的代表性作品。“诗化”两个字的本质并不是舞台描述,也不是类似于“...
关键词:《西厢记》 现代戏曲 美学追求 导演艺术 剧诗 诗韵 美学表达 导演理论 
洁白的蝴蝶在飞翔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的诗性表达被引量:2
《中国戏剧》2022年第6期17-18,共2页唐跃 
近百年来,戏曲理论界先后出现余上沅先生的“诗剧”说和张庚先生的“剧诗”说,运用诗的节奏、诗的意境、诗的情感等概念解说戏曲本质。余先生在国外留学多年,接受了唯美主义理念,试图借以引导中国戏曲的走向;张先生更熟悉传统戏曲,针对...
关键词:戏曲创作 唯美主义 余上沅 中国戏曲 国外留学 剧诗 传统戏曲 戏曲剧种 
中国共产党戏剧事业的见证者、当代戏曲理论的奠基人 我对张庚、郭汉城学术思想的认知(下)
《中国戏剧》2021年第8期14-17,共4页刘文峰 
二张庚先生和郭汉城先生在戏曲学科建设中的贡献各有侧重。张庚先生善于从中国戏剧发展历史的宏观着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戏曲现代化和话剧民族化问题;50年代提出了传统戏曲中的人民性问题;60年代提出中国戏曲...
关键词:当代戏曲 中国戏曲 郭汉城 剧诗 戏剧运动 戏曲现代化 话剧民族化 传统戏曲 
锡剧《三三》:向死而生的灵魂剧诗
《中国戏剧》2018年第11期28-30,共3页王玉琴 
锡剧《三三》自上演以来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3月,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面向社会发出征稿启事。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44篇,这些文章作者大都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有高校教授、有专门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
关键词:向死而生 锡剧 剧诗 灵魂 中国传统戏曲 在校大学生 征稿启事 面向社会 
他在剧诗之美中陶醉——川剧小生王超侧议
《中国戏剧》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廖全京 
他常说自己是半路出家,这是实话。王超学川剧那年,已经17岁。1987年,高二学生王超被四川省川剧学校破格录取,成为7年制学校中的四年级插班生。这样的起步,注定了他的“人在圆途”之“川囿”的尴尬与艰难。事到如今,囧也好,难也...
关键词:四川省川剧学校 王超 小生 剧诗 中国戏曲 高二学生 成长过程 表演 
闽剧《红裙记》彰显剧诗神韵被引量:2
《中国戏剧》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吴新斌 
长期以来,当人们在大谈戏剧革新、创新的时候,剧作家王仁杰却以不变应万变,从不追赶新潮,也不太愿意从西方戏剧中间吸收所谓创新的养料,而是一头扎进传统,注重剧种意识的张扬,注重戏曲性、文学性、古典性等的回归,自觉接续“剧...
关键词:剧诗 闽剧 传统戏改编 《董生与李氏》 神韵 西方戏剧 原创剧目 《节妇吟》 
传递剧诗神韵 彰显中国精神--评剧《我那呼兰河》赏析
《中国戏剧》2009年第5期12-13,共2页林毓熙 
呼兰河畔,莽莽荒原,冰凌高挂,风搅飞雪。王婆和儿子铁钟、女儿金枝步履蹒跚走来,为我们翻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苦难岁月的历史画卷。同样是根据萧红《生死场》改编的作品,《我那呼兰河》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和...
关键词:中国精神 剧诗 表演艺术家 神韵 赏析 评剧 主体创造意识 二三十年代 
戏曲表演的基本特点被引量:2
《中国戏剧》1991年第10期10-10+9,9,共2页阿甲 
戏曲剧种的主要区别在声腔方面。声腔是由地方语言加工得来,每个地方的语音都有不同的四声,调值不同。有句话叫‘字正腔圆’,字是孤立的,声腔是有变化的。京剧的四声采取湖广音,因其音调丰富,唱起来低婉、高亢。所以演员戏要演好,四声...
关键词:舞台戏剧 戏曲剧种 戏曲表演 李渔 剧诗 地方剧种 戏曲理论家 语言加工 《牡丹亭》 《闲情偶寄》 
他与中国戏剧共同着命运——记老戏剧家张庚
《中国戏剧》1991年第9期29-31,共3页王安葵 
张庚同志已经80高龄,但他仍紧密关注着戏剧创作的实践。各个地方剧种的新的演出,他都一如既往地热情地前去观摩。在他住宅楼里开电梯的女同志对这一点印象最深,也很不理解。无论严冬盛夏,刮风下雪。无论电视里播放多么有吸引力的节目,...
关键词:一点印象 地方剧种 左翼戏剧运动 陈荒煤 剧诗 于伶 八十年代 有志者 田汉 劳动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