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与李氏》

作品数:105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凉卢昂傅谨梁燕丽吴雅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剧本》《南国红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戏曲叙事的当代演进——以《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对“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袭用和嬗变为例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陈杰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新时代以来现代戏曲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4DTR091)阶段性成果。
“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当代演进,是基于“五四”以来现代观念基础上的一种叙事形式的嬗变。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虽然不是全然对立,但也是一种对传统的扬弃和批判,并且现代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出不同的内涵和所指。梨园戏《董生与...
关键词:现代戏曲 叙事模式 才子佳人 叙事意象 
准确的形象种子是创造舞台视觉特征的重要因素——以粤剧《董生与李氏》的舞台美术设计为例
《艺海》2023年第10期10-12,共3页潘晓平 
本文以粤剧《董生与李氏》为例,从剧本解读、“形象种子”的捕捉深入探讨,对本剧舞美设计中“无字委托书”的视觉转化进行分析,阐述准确的形象种子对塑造灵活多变的舞台空间、创造性格鲜明的舞台视觉特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委托书 形象转化 空间转换 舞台设计 
他者、本己与现代性转化:从《董生与李氏》舞台呈现的三次改易看曾静萍戏曲观的转变被引量:2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59-77,共19页王艺珍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DZD03);2020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梨园戏的传承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FJ2020B137)的阶段性成果。
梨园戏新编历史剧《董生与李氏》典范性的确立离不开演员的精心打磨。曾静萍对“李氏”一角表现手法的选择经历了以新为尚——复归传统——整旧如新三个阶段的变化。透过这三个阶段的转变,可以发现曾静萍的戏曲观具有明显的后撤倾向,也...
关键词:曾静萍 具身性 现代性转化 
试析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之“李氏”的舞蹈动作语言
《戏剧之家》2023年第7期27-30,共4页龚书凝 
《董生与李氏》共分为五出戏,李氏的表演贯穿始终。梨园戏表演程式中极具艺术美感的“十八步科母”——上不超眉梢、下不过肚脐的细腻肢体动作以及戏曲身段表演,在曾静萍老师的二度创作下得以强化。全剧于载歌载舞之中融入了古典舞的动...
关键词:“李氏” 舞蹈语言特征 梨园戏 古典舞元素 
以美写真:论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对小说《乌鸦》的改编
《四川戏剧》2021年第12期94-97,共4页周爱华 高桢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改编自尤凤伟的短篇小说《乌鸦》,把一部现代农村题材小说改编为古装戏曲,该剧采取了删繁就简和就简生繁的结构手法,重新设置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解构与重塑,在主题立意上由批判现实转变为呼唤人...
关键词: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小说《乌鸦》 移植改编 
“编新不如述旧”乎?——浅谈粵剧《董生与李氏》移植
《南国红豆》2021年第4期60-64,共5页文瑶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宝玉随贾政参观大观园,面对刚进门的景观,贾政命宝玉拟匾。宝玉以“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为由以旧诗拟了“曲径通幽处”,因而大受褒奖。“编新不如述旧”在戏曲行内亦可用来形容不同剧...
关键词:《董生与李氏》 贾政 创作构思 梨园戏 曲径通幽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 旧诗 
从排斥到接纳:《董生与李氏》的成功微探
《中华手工》2021年第7期192-193,共2页李明明 
王仁杰的《董生与李氏》是一部取材现实题材小说但却古意盎然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以来创作的剧目中"几乎无可挑剔"的"罕见之作"。本文以该剧的情节设置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剧中人物行为背后的动力,结合当代戏剧发展的问题,探讨该剧大获成...
关键词:封建礼教 人性 梨园戏 古典美 继承传统 
民间:戏曲的生命力
《福建乡土》2021年第2期4-8,17,共6页傅翔(文) 林木林(图) 
记得刚刚从事戏剧工作时,《团圆之后》《连升三级》《春草闯堂》《玉珠串》《凤冠梦》《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沧海争流》《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等一大批经典便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无比吃惊!我没有想到,原来剧本比小说...
关键词:新亭泪 《董生与李氏》 民间色彩 《节妇吟》 凤冠梦 团圆 戏曲 
返本 开新 简约——新编古装戏《董生与李氏》《踏伞行》的启示
《民族艺林》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高文超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益世报》戏剧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A20007)阶段性成果
《董生与李氏》《踏伞行》是福建省戏曲院团创作的优秀新编古装戏,演出后获得了广泛赞誉。因其题材、风格相似,可将其作为同类考察对象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文章具体从题材选择、创排原则、剧种特色分析"返本"特点;从现代意识与时尚品...
关键词:返本 开新 简约 董生与李氏 踏伞行 
入乡随俗 再焕生机--谈粤剧《董生与李氏》的本土化移植
《南国红豆》2021年第3期59-61,共3页文琪 
春秋时晏子使楚,留下了“南橘北枳”的典故,说的是橘子种在淮南和淮北,味道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两地的水土不同,长出来的果实就会发生变异。同理,福建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这株奇葩移植到广东,以粤剧来演绎,也必然要经过本土化,适应新环境...
关键词:梨园戏 晏子使楚 入乡随俗 《董生与李氏》 粤剧 人文主义关怀 本土化 亲和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