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作品数:86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赵莎莎张碧云刘安刘明华林清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延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戏曲叙事的当代演进——以《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对“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袭用和嬗变为例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陈杰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新时代以来现代戏曲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4DTR091)阶段性成果。
“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当代演进,是基于“五四”以来现代观念基础上的一种叙事形式的嬗变。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虽然不是全然对立,但也是一种对传统的扬弃和批判,并且现代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出不同的内涵和所指。梨园戏《董生与...
关键词:现代戏曲 叙事模式 才子佳人 叙事意象 
论心古今无完人 梨园戏《节妇吟》中“沈蓉”的人物剖析
《福建艺术》2024年第12期48-49,共2页张纯吉 
十年前的深夜,明明心中有意,却狠心拒绝了少艾寡妇的真情求爱;仓皇落逃之时,仍然不忘对那两锭二十两白银的势利取舍。十年后的巍峨宫殿之上,他的一句“论事不论心,论心古今无完人”,把自己的一身罪过推卸得干干净净;而把当年的那位寡妇...
关键词:梨园戏 男主角 沈蓉 《节妇吟》 完人 十年 寡妇 
戏剧与时代
《福建艺术》2024年第11期3-8,共6页廖奔 
一我很乐意跟福建戏剧界的朋友们交流,因为我与福建戏剧有着40年的交往,有着众多的老朋友,主要是剧作家和研究者,从老一代的陈贻亮到柯子铭,到我的朋友王仁杰、郑怀兴、周长赋、王评章、齐建华、林瑞武等。我的许多戏剧研究和评论成果...
关键词:郑怀兴 《节妇吟》 新亭泪 四个认识 自豪感 紧密相连 周长赋 戏剧 
古人如何道歉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4年第9期66-67,共2页薇薇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如何真诚又不失优雅、含蓄又恰如其分地道歉,是一门“艺术”。不如让我们一起瞧瞧古人们如何表达歉意,探一探道歉的学问。01写诗、拱手、哄一哄古人们道歉也分轻重。若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摆...
关键词:《节妇吟》 礼仪之邦 通情达理 道歉 直接拒绝 
从胡适的“古诗今译”看现代与传统的纠葛——以《节妇吟》的翻译为中心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33-140,共8页李婷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21A0099)。
胡适《译张籍的〈节妇吟〉有跋》是创造性翻译,集中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纠葛。首先,译诗转化传统思想,大幅削减封建礼教色彩,反对旧道德,但仍然是折中的转化,体现了过渡时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念;其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指向新诗探索,体...
关键词:《节妇吟》 现代与传统 新诗实验 纠葛 
《节妇吟》中的人性观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1期98-100,共3页张莹雪 
《节妇吟》是张籍沿用乐府命题的歌行古诗,抛开众说纷纭的政治隐喻,诗中所隐含的复杂深刻的人性,特别是在古典语境中女性的选择与挣扎是全诗最为动人的部分。在封建礼教的时代束缚下,张籍在《节妇吟》中对女性心理的洞察与观照,无疑是...
关键词:《节妇吟》 张籍 乐府 人性 审美 
说张籍《节妇吟》
《书城》2021年第6期21-29,共9页黄天骥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流传千古写尽了人世间痴男怨女缠绵悱恻的暗...
关键词:张籍 儒家道统 韩昌黎 《节妇吟》 罗襦 流传千古 缠绵悱恻 韩愈 
民间:戏曲的生命力
《福建乡土》2021年第2期4-8,17,共6页傅翔(文) 林木林(图) 
记得刚刚从事戏剧工作时,《团圆之后》《连升三级》《春草闯堂》《玉珠串》《凤冠梦》《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沧海争流》《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等一大批经典便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无比吃惊!我没有想到,原来剧本比小说...
关键词:新亭泪 《董生与李氏》 民间色彩 《节妇吟》 凤冠梦 团圆 戏曲 
看戏微录(三)
《戏剧文学》2021年第3期101-114,共14页王馗 
2017.7.24《节妇吟》是梨园戏乃至中国戏曲在新时期以来的代表作,王仁杰先生用对人心的幽微体察,写出了人在体面神圣的社会角色定位下,心灵世界的丰富、动摇与选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情与毁灭。这是身处观念错位的人生中无法避免的命...
关键词:新时期以来 中国戏曲 社会角色定位 命运走向 《节妇吟》 性别角色 心灵世界 梨园戏 
《节妇吟》教案及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156-157,共2页马永浩 
【教学目标】1.领略本诗之美,体会本诗看似寻常的语句背后的奇妙之处,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理解节妇委婉的拒绝方式,学习其拒绝的智慧。能有理有据有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的品质。3.学习本诗比兴寄...
关键词:课后反思 审美鉴赏 提升思维 《节妇吟》 酬赠诗 教学重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